跳到主要內容區

給清華導師一帖"自在好眠的非藥物處方"

日前有一位中年男性個案,因為工作環境轉換,新單位的工作要求尚未上手,又感受到新同事並不是很歡迎他,加上他與太太常因孩子的教養與溝通問題發生爭執。近一個多月以來,他的情緒開始變得容易焦慮與沮喪,每晚睡前都擔心著明日又要進公司上班而睡不著覺,而好不容易睡著以後,也容易在半夜或凌晨時分驚醒,且伴隨心悸的感覺,便再也難以入眠。
他告訴我,從前他是一個不夠時間睡覺的人,只要一有機會坐或躺下,必定是倒頭便睡著,他萬萬沒想到,失眠的問題竟然會發生在他身上,讓他開始對睡眠感到恐懼與苦惱。
上述個案所陳述的失眠困擾,是在心理治療現場常見的身心壓力症狀。據統計,台灣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有睡眠困擾,許多心理疾患,也往往由睡眠問題開始發生,如,焦慮症、憂鬱症,乃至躁鬱症、及精神分裂症,或多或少有不等程度的睡眠困擾。
睡眠看似再自然不過,卻是一個容易受到干擾而失序的生理機制。就演化觀點來說,遠古時代的人們,必須維持某種程度的警覺,以避免在睡夢中遭受兇禽猛獸的攻擊而喪失性命。在現代化的生活裡,雖不致容易在睡眠時遭遇危及生命的危機,然而龐雜的心理壓力,卻成了讓人們無法好好入眠、一覺到天亮的兇禽猛獸了。
何謂失眠?臨床上必須符合下列三項定義:
1、 符合下列睡眠困擾其中一項:
(1)入睡時間超過30分鐘。
(2)半夜醒來難以再入睡,總時間超過30分鐘。
(3)早上過早清醒,難以再入睡。
2、 一週當中至少有三個晚上有睡眠困擾。
3、 個人主觀經驗到睡眠感受不佳。
特別是第三項定義,失眠困擾是很主觀的感受,特別容易受到心境感受所影響。換句話說,一旦個人認定自己睡不好,且持續影響日常生活功能一段時日之時,即可能有失眠困擾,需要檢視與適當地調整自我的睡眠、壓力、及心境狀態,以改善睡眠困擾。以下簡介三點非藥物處方,以緩解壓力狀態,讓自己能夠重回自在好眠的生活。
一、養成好眠的習慣
1、 早睡早起很好,維持規律的作息更重要
幾乎人人知道早睡早起身體好,但不用執著於非要幾點前上床睡覺不可,更重要的是養成固定的時間入眠與起床的習慣,如,每晚十二點左右(前後半個小時內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入眠,及每早八點左右起床,包括假日也要儘可能維持如此的作息規律,以使我們的大腦維持固定的睡與醒的生理時鐘。
2、 睡多睡少因人而異
一天要睡幾個小時才足夠?正確答案是因人而異。根據研究,成人每天平均睡眠需要七個半小時左右,不過,千萬別執著於這種標準答案。歷史名人如達文西,每天睡眠時數僅僅不到二個小時,反觀愛因斯坦則每天需要九至十個小時的睡眠時間。重要的是,睡得好、睡得飽,白天不致精神不濟就好。
3、 合宜的睡眠環境
為自己安排舒適好眠的環境,如,舒服的寢具、微暗的光線、安靜的空間,需要時,也可使用眼罩與耳塞。臥室中儘可能不擺設時鐘,就算半夜醒來時,也不反覆察看時間,免得讓自己越看越焦慮且越清醒。
4、 菸、酒、咖啡因,都是好眠的干擾物
雖說睡前小酌一杯,看似有鎮定劑的作用,讓人產生睏意,但由於人體肝臟仍要大量運作以代謝酒精,身體反倒無法獲得真正的休息,而影響睡眠品質,使睡眠變淺。
過午後,特別是體質對於咖啡因敏感者,不飲用或食用含咖啡因類的食品,舉凡咖啡、茶飲、可樂、巧克力、甚至茶葉蛋等,都可能會干擾睡眠品質。
抽菸時所吸入的尼古丁為興奮劑,自然也是好眠的干擾物。
5、 床,只用來睡眠
睡不著時,不要躺床。否則床反而會與睡不著的感覺連結在一起,一想到床或躺上床,便擔心自己睡不著。躺在床上時,一旦感覺到睡不著覺,超過20~30分鐘,便起身離開床鋪與臥室,從事一些輕鬆且不太需要腦力與體力的活動,如,看書報雜誌、做點輕鬆的家事、作簡單的伸展運動、或是看非劇情類的電視節目等,待有睏意時再回到床上。
其次,不要在床上從事非睡眠相關的事情,如,看書、看電視、講電話或吃東西等,同理,用意在於不讓清醒與床鋪形成連結與制約。
6、 平常心看待睡眠
焦慮與心理壓力,常是好眠最大的剋星。睡眠弔詭之處,在於當你越執著於某些念頭,便可能越清醒、越睡不著,如,「我一定要趕快睡著,不然身體會出問題!」、「我一定要睡滿八個小時,不然明天上班一定會沒精神!」、「因為不容易入眠,所以我要提早上床」。
有時候反其道而行,告訴自己睡不著沒關係,起身做點輕鬆的活動,想睡再睡就好了,甚或溫柔地告訴自己,「好吧,那我今晚就不睡了,利用時間做點想做的事情,明晚會更好睡」,心境放輕鬆後,反而就能夠好眠了。
二、培養放鬆身心的活動
無論生活或工作多麼繁忙,日常生活之中必須得培養喜歡做、且能夠樂在其中的事物。許多個案往往是「喜歡做」的事情太少,「應該做」的事情太多,過於苛求自己的結果,導致心理壓力過大且無處宣洩,而造成了失眠困擾。
生活中需要適時安排想做、喜歡做的興趣嗜好,如,運動、逛街、看電影、爬山、泡湯、找朋友相聚聊天等,特別是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騎腳踏車或做韻律操等,特別能夠代謝體內的壓力荷爾蒙,使身心感受更自在。
三、調整內外壓力,擺脫情緒困擾
失眠困擾多半與壓力有關。有些壓力來自外部,舉凡工作量太大、工作時間太長、經濟壓力、意外或生病、及生活瑣事等,這些可謂「客觀」的壓力源,意思指的是,若有人處於同樣的壓力情境下,也可能會產生類似的失眠與身心壓力症狀。此時,便是一個警訊,提醒個體得減少與放下某些外部的壓力源。
然而,若無法放下呢?這時可能便牽涉到「主觀」的壓力,因為有的人可以放的下,有的人卻無法。曾有位任職於某公司主管的個案告訴我,工作上他一直奉行「君憂臣辱,君辱臣死」的座右銘,要求自己將老闆交待的工作做到近乎完美的程度。不過若遇到同樣要求完美、甚至更完美的老闆,那心理壓力之大可以想見一般。此時,適時地轉念,允許與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方能減緩幾乎使人無法喘息的身心壓力感受。

失眠困擾很常見,原因也很複雜,往往非單一因素所造成。一旦開始覺察有失眠的徵兆時,除運用上述非藥物的好眠處方之外,需要時允許自己尋求身心科或心理師的諮詢,以避免進一步的身心困擾。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