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驟教您建立有效師生對話與陪伴
有效師生對話與陪伴 ~談大學導師與學生間的互動與關係經營~ 諮商心理師 黃玲蘭 這幾年來,大學教師的角色開始有了轉變,從過去的傳道、授業,慢慢地更強調解惑的角色。一方面由於台灣的教育過度強調成績和分數,造成許多學生從小到大專注於課業的競爭,對於生活議題的處理則缺乏訓練,一但遇到不如意,往往採用激烈方式面對。一方面科技網路的發達,宅生活和滑生活影響了學生的人際互動和溝通表達,遇到問題多是逃入虛擬世界,缺乏主動求助和應變能力,因此很多大學教師還得肩負起辨識高關懷學生的任務。 身為大學教師,究竟該如何與這群年輕學子相處?又該如何扮演導師角色,和學生有效對話和互動,使其在專業知識和為人處事上有所成長?並能減少自傷或危機事件的發生?就讓我們從下列三個角度來思考。 ◎校園心理衛生三級預防中導師角色的掌握 從校園心理衛生的第一層初級預防來看,導師不妨在與同學的互動中,多鼓勵學生參加社團及學生自治的活動,引導他們走出書本,學習與人相處,並在自己教學授課中,親切地分享自身的經驗,或是利用新聞事件和學生加以討論,讓學生學習更正確的處理態度。人生所要學的不只是教科書或是專業科目,生活中的人我相處、挫折調適和情緒管理也都非常重要,適時鼓勵學生選修相關的通識課程也能拓展他們的眼界。 在第二層次級預防的部份,則可以藉由學生網絡,定期了解掌握學生的狀況。許多同學都表示,當遇到問題或是有所疑慮時,多半會先找同學討論,而較少找導師或是輔導老師幫忙。尤其大學生修課的時間不一,導師要接觸學生更不容易,不妨將班上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提倡同儕協助的概念,公開鼓勵同學彼此幫助,若有困難更要求助導師,以有效掌握學生的狀況。上課時,也要敏察學生的變化,例如:學生的出缺勤是否正常?學生的神色情緒是否有異?學生的課業表現?一發現異狀,就應邀請學生前來商談,給予正向引導。若是覺得超越自己處理的能力範圍,則要轉介給學校諮商中心,讓專業介入處理。這裡特別要提醒的是,導師若發現學生有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的危機時,切記要和諮商中心老師討論後,適時通報,以避免悲劇發生。當然,面對已發生的意外或危機個案,則需進入第三層的三級預防,建立多元網絡,轉介相關單位做適當處理。 ◎拉近師生距離,理解學生,用不同的眼光欣賞他們 許多老師喜歡提及以前的唸書辛苦不易,而現在的學生生活富裕,但卻不懂得把握學習機會,或是過於脆弱與嬌貴。確實,過去的生活環境不若現在便利,也沒有這麼多的資源和娛樂,然而現在的青年學子,面臨的卻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挑戰,他們必須在競爭激烈、薪資條件嚴峻、成功致富模式改變的大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因此今日的學生必須更具慧眼、更有彈性地處理自己的徬徨與困惑,才有辦法在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裡,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倘若老師們仍執著於傳統的評價標準,而不去欣賞他們對資訊的敏感、多元的創意和彈性,一味用批判角度看待學生,則會失去開發其優勢和潛能的好機會。 身為教師,有時的確需要用嚴格、專業的態度,要求學生提升智性與學識的成長,但教師們若能在教學之餘,建立師生之間開放的溝通管道,像是偶爾辦個聚餐,主動關心學生的生活,來個小驚喜為學生下廚煮自己的拿手好菜、泡個咖啡,放下教授的身段,讓學生看到自己溫暖可親近的一面。儘量撥出一點時間與學生聊聊,聽一聽年輕學子的想法和生活趣事,試著用他們的語言與之交流。相信學生們勢必更願意接近這兼具學識和人生智慧的好老師。 ◎善用聽懂問解四步驟,協助學生處理問題 面對學生帶來問題時,很多老師常不知該如何處理?或是自己給了很多意見,卻未見學生採取任何行動,覺得不說不行,但說了似乎也不見效果。事實上,不妨先放下自己內在急於解決問題的意圖,用心聆聽學生的敘述,當我們把焦點放在答案的給予,想快速的告訴學生應該採取的行動時,常常會忽略了學生真正的需要。傾聽接納讓人感被關懷,也往往能帶來真正的協助,不妨試著採取下列四步驟:
藉由傾聽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目前的處境,接納他的情緒,表達出對他感受和內容的了解,讓師生的信任關係能夠建立,透過表達出你對他的懂,進一步詢問有關人事時地物的相關資訊和細節,逐步掌握問題的全貌,然後再評估他在情緒或是認知上需要哪些調整,或是他現下需要採取哪些行動、需要哪些人事物的資源幫助他,陪伴支持他走出人生的困境。聽懂問解四步驟,循序漸進的協助學生處理問題。但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要在對話中過早分享自身的經驗,以免反客為主,讓學生覺得你說理太多,同理太少;賣弄太多,關心太少。 身為教師,不妨試著多釋放善意和溫暖,多接觸這些青年學子的內心世界,聆聽、理解、表達、對話,相信透過一次次的交流互動,必然會滋潤和豐厚起一段段溫暖的師生關係,而這些美好的引領,都將滋養學生未來的人生之路,陪伴他們走出困頓,積極面對生命中的多方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