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12學年度第十六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動機系陳榮順教授

暗夜已盡 旭日東昇:翻轉年輕世代
‖ 陳榮順      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一 創立清華大學「旭日計畫」,開啟全臺各大學扶弱升學的契機
古往今來,經濟弱勢生就是考試不利生,歷史上如清朝科舉時代的狀元、榜眼、探花、會元以居住於 全國最富庶的兩江區域居大多數,錄取者大都是世家。根據美國 College Board 的統計,SAT考試成績與家長收入、都會化程度、家長教育程度及受教時間等因素成正比。筆者的研究指出,臺灣經濟不利生之學測成績,99至102年度低收生學測成績五科達到均標者只有25至28%;而達頂標者僅約3.5%(一般生約 12%),低收生要考上學測頂標的大學,只有一般生的 1/3 弱之機會。據此,筆者創立了「旭日計畫」,透過個人申請方式招收資源不足且在逆境中積極向上的學生,期待他們畢業後能改善家庭經濟,翻轉逆境,同時,也讓清大學生的社經地位更多元,擴大視野。
筆者曾隨教育部團隊考察美國、北歐及韓國的大學招生制度,亦曾擔任教育部多元入學訪視、視導委員多年,十分瞭解國內外的招生情況。有感於美國頂尖大學並不以考試成績為入學的唯一依據,著重於學生背景的多元性(地區、族群、社經等),考量資源不足的各種弱勢生,在相對努力程度下,提供入學機會。經個人多方奔走、遊說、協調,筆者於 102 學年在清華大學創立並執行「旭日計畫」,結合經濟弱勢招生、獎學金與輔導的完整扶弱方案,開啟全臺大學扶助經濟弱勢學生之升學管道與招生模式。「 旭日計畫」 是一個由下而上( bottom up)的計畫,並非學校或是上級交辦的事項。102 年 5 月 30 日,筆者應邀至 101 學年度全國 大學教務主管聯席會議,以「清華大學旭日招生計畫(經濟弱勢入學) 分享」為題演講,為全臺其他大學開啟了扶助經濟弱勢學生的招生管道。目前,國內大學相關招生方式,幾乎都是清大旭日計畫的復刻版。
自旭日計畫招生以來,筆者參與旭日獎學金募款,累計至今已超過 1500 萬元,主要來自基金會支援。由於招生總量受到管制,筆者製作展示投影片,親自到學院、學系會議說明旭日計畫,並懇求捐贈招生名額。第一屆招生後,新增的旭日獎助學金,仿效國外知名大學獎助學金( Need-Based Scholarship:由學生提出家庭經濟狀況證明,有機會獲得半工半讀機會、助學金或貸款。) 模式,補助每位旭日生就讀四年期間、每月一萬元的獎助學金(全年10萬元),讓學生能安心向學、參加課餘的社團活動,過著正常校園生活,而不需籌措生活費而終日忙於打工,此為全國首創。後續戮力敦請學校整合校內獎助學金、補助與學業輔導措施,成為一個完整的扶助計畫。
自從旭日招生計畫啟動後,筆者經常應邀到各大學、全國教務主管、招生主管、家長團體等會議演講分享,累計超過 30 場次。截至 112 學年度,清大已發出約1.3億元的旭日獎學金,幫助了 343 名清大旭日生完成學業。清華旭日計畫的成功模式引發了其他大學的效仿,從 104 年起,交通大學、政治大學等校也推出了類似的「旭日計畫」招生模式。而臺灣大學則於 109 年在個人申請推 出了「希望入學」計畫,隨後各頂尖大學紛紛跟進(表 1 ),這顯示出該計畫受到各大學與社會的重視,成為臺灣經濟弱勢招生的典範。
表 1 頂尖大學各學年度經濟弱勢生招生名額
學校 / 年度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招生組別名稱
清華大學
8
8
13
21
33
34
33
35
35
36
36
36
旭日組
台灣大學
-
-
-
-
-
-
-
34
44
56
57
56
希望組
交通大學
-
-
26
31
31
31
67
66
66
-
-
-
旋坤揚帆組
陽明交通大學
-
-
-
-
-
-
-
-
-
67
79
79
屯蒙組
成功大學
-
-
-
-
52
52
52
52
52
87
87
87
成星組
政治大學
-
-
35
36
36
36
46
46
50
51
52
52
政星組
陽明大學
-
-
11
10
10
12
12
12
12
-
-
-
璞玉組
中央大學
-
-
8
15
20
20
38
37
39
39
37
37
向日葵組
中興大學
-
-
-
-
22
26
37
47
51
56
56
57
興翼組
中正大學
-
-
-
-
-
12
29
36
39
57
57
57
嘉興組
中山大學
-
-
-
-
-
24
22
23
23
25
24
25
西灣南星
二 主動積極輔導經濟弱勢學生具有成效
自 2013 年創立「旭日計畫」以來,筆者持續主動、義務輔導超過 130 名經濟弱勢學生順利畢業,部分個案在入學前即已開始輔導。由於長時間積極投入,具有大量的弱勢生輔導經驗,使筆者能根據學生的不同狀況,給予有效的輔導方案,幫助他們順利解決財務和學習上的挑戰。從入學到畢業,筆者每學期至少與輔導學生見兩次面,若有特別需求,學生可以隨時約時間來談。曾經同一學年 度,筆者輔導了 60 名經濟弱勢生與 10 多名自己系內的學生,目前仍持續輔導 20 多名旭日生。因為具有成效,這些學生會主動找尋求筆者的協助,筆者也充分利用線上平台與學生對話互動,及時解決課業、家境、生涯規劃等各類問題。
為了讓基金會瞭解其贊助學生在校的生活和學習情形,筆者促成了「施」與「受」雙方每學期至少聚會一次,至今仍持續進行。筆者陪同學生參加聚會,包括餐會和藝文活動(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每年安排的活 動),並負責介紹學生家庭、學業近況,這些努力獲得參與的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浩然基金會等高度認同。
其他針對旭日生的協助,包括勸募新舊版大學教科書,以減輕學生的書籍費用壓力。2017 年,筆者發起捐贈筆電的活動,持續兩年募到幾十臺新舊筆電供學生使用,此一善舉也受到媒體報導。自 2020 年起,促成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為贊助的新生提供一臺新筆電。此外,筆者幾乎每學期都會協助或是媒合旭日生尋找打工、家教或短期助理的機會,以貼補家 用。輔導經驗顯示,雖然部分學生領有本校的旭日獎學金,但由於家庭經濟困難,仍需大量打工、兼家教賺取家庭的生活費,因而影響在校學習情況。因此,筆者於 110 年積極向親 友募款並自我捐輸,成立清寒獎學 金,專門提供領有旭日獎學金的全校大學部學生申請。過去四年中,共有 22 名同學獲獎,總發放金額達 80 萬元。
筆者創立「旭日計畫」招收經濟弱勢生,讓清華學生的社經地位更多元,並可營造「共善」的校園環境,兼顧社會正義的實現。美國社會學者 Lareau 在《Unequal Childhoods: Class, Race, and Family Life》 中強調,教育若要實現階級翻轉,需要與學校有「制度間連結」,而幫助臺灣建立扶弱的招生選才制度,並長期義務到第一線照顧學生,便是建立此連結。在教育中,一點一滴地實現「翻轉階級」的理想,亦是筆者生命中最寶貴的連結。由於創辦旭日計畫與輔導學生頗具成效,筆者很榮幸獲頒 112 年度教育部師鐸獎。同時,因積極輔導學生,累計獲得三次清華大學傑出導師獎,並獲頒清華大學 「榮譽傑出導師獎」。這些成就不僅是對筆者個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對社會正義與教育理想不懈追求的見證。
主題:教育舞臺秀/作者:陳榮順/服務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