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越快 心則慢 -- 用正念找回內在的平靜
在節奏飛快的生活中,我們每天面臨著大量的資訊、任務和他人的期望,好像總有許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完成。但往往就算有這麼多事情要做,我們卻還是難以專注在當下去做出行動,而這樣難以行動的情況,又進一步造成我們更大的壓力,讓人不自覺地陷入焦慮與壓力的洪流。而為何我們會難以專注在當下去採取行動呢?這可能與以下兩個常見的心理認知模式有關,一個是對未來的「災難化思考」、一個是對過去的「反芻思考」。
請試著檢視一下,你是否常在事情還沒發生,或還沒真正去做之前,就覺得自己一定會失敗、事情一定會變糟?例如要上台進行報告前,就一直想著「我一定會很緊張,然後說不出話來」、「老師和同學一定會覺得我很糟糕」等等,甚至延伸到「我的大學生活要完蛋了」之類的想法。此外,又是否常在事情已經結束後,卻反而走不出來,反覆陷在同樣的負面情緒當中?例如在與朋友或家人爭執後,一直反覆思考「為什麼我當時沒有更冷靜?」或「如果我沒說那句話,情況會不會好一些?」,甚至延伸成「我真是糟糕」等自我否定的想法。
如果有的話,則代表你可能掉入了「災難化思考」和「反芻思考」的陷阱,一個擔憂未來、一個困於過去,而這不僅容易影響你現在的個人狀態,久了更可能影響你的身心健康,導致長期的心理壓力和憂鬱。
但幸好我們對於「災難化思考」和「反芻思考」也並非毫無辦法,其中近年很紅的正念,正是可以拿來因應的好方法。接下來,本文將介紹什麼是「災難化思考」與「反芻思考」,以及如何運用正念來突破這些心理困境,重拾內心的平靜與安定。
災難化思考是一種認知思考偏誤,指的是人們傾向於將可能發生的負面結果放大,並認為最壞的情況不可避免。
災難化思考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對未來負面結果非理性的過度放大,在缺乏合理基礎的情況下,放大負面結果的發生機率,或是將問題看得比實際情況更嚴重,並且忽略其他可能性。
例如:你傳訊息給朋友,對方卻沒有回覆時,你可能立即想到「他是不是覺得我太煩了?」、「他會不會根本沒把我當朋友?」;或是當收到教授的來信時,馬上想到「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我是不是要被當掉了?」等等。
這些想法明明不是事實,但往往卻能迅速觸發我們強烈的焦慮和恐懼,長期下來就會容易造成持續的心理壓力,從而造成例如失眠、憂鬱、焦慮等身心健康問題。
反芻是一種心理思考歷程,指的是人們對於過去的事件或情緒進行反覆的思考和沉浸。
你也許會疑惑,這聽起來反芻很像在反思自己呀,有什麼不好的呢?這是因為反芻往往夾帶著許多對於自己的指責和批判,例如:「為什麼我總是做不好?」、「都是當時的我不夠努力」等等,就像是一場自己對自己的批判大會,這些問題看似是對問題的反思,但實際上往往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會讓我們難以放下已經過去的事情,進而加遽情緒困擾。
此外,一直花費認知和心力在過去的事情上,也讓我們更難以專注於當下的任務之中,無論是在事情或是與人互動方面都是,從而讓我們效率低落、甚至影響人際關係。
從上面對於災難化思考和反芻思考的介紹中可以發現,災難化思考讓我們焦慮於未來、反芻思考則讓我們困苦於過去,兩者都讓我們難以專注在當下,而難以專注在當下除了讓我們難以採取行動外,也容易讓我們難以感受到平靜和安定。
而正念之所以能發揮功效,就是因為它能夠幫助我們回到現在。
正念(Mindfulness)起源於佛教的禪修,是禪修練習當中的一種。創立正念減壓方案的卡巴金博士喜歡把念拆解成「今」與「心」兩個字,意即「覺知當下的心」。卡巴金博士將正念定義為:「一種當下有意識的,專注而不帶批判的覺察」,透過有意識的覺察讓人得以專注在當下,從而不受過去與未來的煩惱所困擾。
- 非評價(non-judgment):保持對當下經驗的開放態度,不帶有批判或偏見地觀察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感受。
- 接納(acceptance):接納當下的一切情況,包括自己的情緒、想法和環境,而不是抗拒或試圖改變它們。
- 信任自己(trust):相信自己的感受與直覺,並對自己保持信心。
- 非用力追求(non-striving):放下達成特定目標的念頭,單純專注於當下的經驗,而非執著於結果。
- 耐心(patience):接受事情發生的節奏,允許自己按照自然的進程來面對挑戰,而不是急於求成。
- 初心(beginner’s mind):用新鮮的視角看待日常事物,即便是熟悉的經驗,也以初學者的心態去感受它。
- 順其自然(let be or let go):學會放下對某些想法、情緒或過去事件的執著,允許它們自然來去。
- 察覺並標記情緒和想法:當負面情緒或想法出現時,不直接去做出反應,而是去命名和標記感受到的情緒和想法,例如「我發現我感到焦慮」、「我注意到自己有批判的想法」等。這種做法有助於將情緒與自我分離,減少其對自己的影響。
- 注意呼吸:當感覺自己被情緒或負向思考困住時,可以將注意力轉向自己的呼吸,觀察吸氣與呼氣時身體的變化和感受。吸氣時感受空氣進入、胸腔慢慢擴張所帶來的感覺;呼氣時感受空氣離開身體、胸腔慢慢收縮的感覺。
將注意力轉向呼吸,不僅能中斷災難化思考和反芻思考的循環,也能有效幫助我們穩定情緒。
- 練習身體掃描:全身從頭到腳循序漸進的注意力掃描,不具任何批判地將注意力放在不同的身體部位,感受不同身體部分此時此刻的感受。透過掃描全身的感覺(如緊繃、放鬆、疼痛、舒適等等),幫助我們重新連結自己當下的身體經驗,從而減少過度沉浸於負面的情緒和想法中。
- 靜坐冥想:就像肌肉需要鍛鍊一樣,覺察的能力也需要練習,透過每天進行正念冥想(可以參考網路上的正念冥想的引導音檔),練習如何專注於當下,以及覺察情緒和想法,進而增強自己的不被負向情緒和想法影響的能力。
- 正念書寫:先設定一個主題和一段時間,將時間內自己內心所浮現的情緒和想法,不帶思考、原封不動的記錄下來。正念書寫有助於覺察內心模糊的感受和想法,更清晰的看見真實的自己。
焦慮未來、檢討過去在適度的情況下能讓我們規避可能的風險、帶來助益,但一旦過多變成災難化思考與反芻思考時則反而會產生反效果,變成生活中需要去面對的挑戰。讓我們一起透過正念的練習,讓自己「不畏將來、不念過往、不負現在」。
吳煒聲(譯)(2016)。正向心理學:人類優勢的科學與實務探索。雙葉書廊。
李介文(2018)。反芻思考:揭開「負面情緒」的真面目,重拾面對困境的勇氣。平安文化。
胡君梅(譯)(2003)。正念療癒力:八周找回平靜、自信與智慧的自己。野人出版社。
陳莉淋(譯)(2016)。每個人都想學的焦慮課:用認知行為療法擺脫社交恐懼、黑暗心理、憂慮壓力,學習善待自己。高寶出版社。
在解憂雜貨店裡,也有同學有類似的困擾:
Q187:身邊有個朋友,他很容易就會陷入負面思考….
Q179:其實這個情緒持續蠻久了...
Q145:好像開學前幾周總是會如此,覺得有些憂鬱、焦慮、覺得這學期的事會忙到喘不過氣...
Q109:最近的生活很無力又很無奈...
作者:劉宜鑫 實習諮商心理師
專長:自我探索、人際議題、生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