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愛的距離:親密關係中的依附風格與自我認識

你是不是也常常有以下這些困擾?
「我好喜歡跟對方相處的時間,但是對方好像覺得我太黏他。」
「吵架時,我會好想要跟對方得到一個解答,如果對方不理我,我會好焦慮,想一直找他。」
或是…
「吵架後,我會好想自己一個人靜靜,不想要對方過來找我,我不想要感覺到對方的情緒。」
「我好需要自己的空間,我不想要伴侶一直來煩我。」
在許多親密關係中,伴侶之間往往會形成特定的互動模式,而在這些特定的互動模式中,又以「指責攻擊」與「逃避退縮」的組合較常見,也就是所謂的「追」與「逃」模式。在這個模式中,追的一方不斷向逃的一方尋求安全感,而逃避的一方則選擇逃避或迴避,這樣的互動反覆上演,使得雙方陷入了一個難以打破的循環。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惡性循環只會讓伴侶彼此難以讀懂對方的真實情感與需求。雙方不斷在表面的衝突中受傷,讓我們感到困惑與無助,關係中也逐漸累積了更多的誤解與不安全感,變得更加僵化。
或許你曾經問過自己:「在這段關係裡,我到底需要的是什麼?」「為什麼對方總覺得我太黏?」,或是「為什麼我總覺得對方無法給我足夠的空間?」這樣的矛盾和衝突其實與我們的「依附關係」有著密切的關聯。本期電子報,將帶著我們一起認識何謂依附關係,以及不同的依附關係位置所形成的互動方式
一、焦慮型依附與逃避型依附的關係互動
根據依附理論,我們的依附風格主要分為三種類型:焦慮型依附、逃避型依附,以及安全型依附。焦慮型和逃避型依附的配對,最容易出現在親密關係中所謂「追與逃」的惡性循環。讓我們先認識一下這兩種依附類型在關係互動中的特徵與現況,你也可以試著檢核一下自己的依附位置。
(一)焦慮型依附
你可能會感到非常需要和對方相處的時間,對於伴侶的冷漠或忽視會讓你感到極度焦慮,甚至想要更加靠近對方以獲得安全感。面對衝突時,你渴望溝通、解決問題,並希望透過對話得到安心。然而,當對方不理會你,這種不被重視的感覺往往會讓你更加焦慮,想要緊緊抓住對方。
(二)逃避型依附
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極度需要空間,不喜歡伴侶一直圍繞在你身邊。當衝突發生時,你會想要遠離問題,尋找獨處的時刻,不希望伴侶的情緒牽動自己。你認為保有獨立和自由是維繫關係的關鍵,因而試圖避免任何可能讓你感到受限的互動。
這兩種依附風格在親密關係中容易產生矛盾。焦慮型伴侶往往會不斷追求更多的關注與親密,而逃避型伴侶則可能感到被壓迫,因而選擇逃避與疏遠。就這樣,兩人就陷入了一個怎麼都追不到,一個怎麼都逃不掉的形成「追與逃」的惡性循環。這樣的互動模式形成了一個動態循環:焦慮型依附者越是追求親密,逃避型依附者越是退縮,雙方的需求不僅無法滿足,還可能加深彼此的矛盾與衝突。
二、認識自己的需求與愛之語
要打破這樣的循環,首先需要認識到自己的需求與伴侶的需求,並了解彼此的「愛之語」。根據蓋瑞·查普曼(Gary Chapman)的《愛的五種語言》,我們表達和接收愛的方式可以分為以下五種:
(一)肯定的言語:通過讚美、鼓勵和肯定的話語讓對方感受到被愛。
例如可以對對方說:「我真的很欣賞你對工作的投入,謝謝你總是這麼努力。」;或是:「我覺得我這件事情做得不錯,若是得到你的欣賞我一定很開心。」
(二)精心的時刻:透過專注的陪伴,讓對方感覺到被重視、那個時刻就是專屬於對方的
例如可以對對方說:「這個週末我們一起去散步吧,我想花點時間和你好好聊聊天、聽你說話。」;或是「結婚紀念日對我來說很重要,當天我們可以一起吃晚餐嗎?」
(三)接受禮物:透過贈送禮物來實體表達對對方的愛意
例如可以對對方說:「我看到這本書你一直想要,就買下來送給你,希望你喜歡!」;或是「我蠻喜歡你送的這個禮物,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四)服務的行動:以行動與服務來向對方表達愛,如為對方做一些貼心的事情
例如可以對對方說:「我知道你最近很忙,所以我幫你準備了晚餐,希望你喜歡。」;或是:「可以幫忙我一起做晚餐?我會很覺得很窩心。」
(五)身體的接觸:透過擁抱、牽手、親吻等身體接觸來表達親密
例如可以對對方說:「當你感到累的時候,我會給你一個擁抱,讓你放鬆一下。」;或是:「我下班後覺得筋疲力盡,可以給我一個擁抱嗎?我想我會好一些。」
當我們了解到自己的愛之語,我們就能更清楚地表達自己對於關係的需求。而在了解伴侶的愛之語後,我們也能更好地理解對方的需求,避免無意間引發不必要的摩擦,或是忽視了伴侶的需求。
三、理解自己與伴侶的互動模式
當我們能夠覺察到自己的依附風格,並理解對方的需求與愛之語,我們才能夠逐漸打破負向溝通循環,建立更健康的互動方式。讓我們透過這些步驟的練習,更有意識的傾聽自己與對方,理解彼此的需求,創造更好的互動關係。
(一)察覺自身需求
先認識自己的情緒反應,當你感覺到焦慮或想要逃避時,嘗試停下來感受一下,並問問自己:「我現在的需求是什麼?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二)理解對方的需求
試著去了解對方的依附風格與需求,給予對方足夠的空間或關注,這將有助於減少誤解和衝突。
(三)有效溝通
避免以「你」的語言來責備對方,而是以「我」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例如:「我」覺得需要更多的陪伴,這樣「我」會感到更安心。以「我」為出發,逐漸替代:為什麼「你」都不陪我。
(四)學習調適
在彼此的需求之間找到平衡,學會在關係中互相包容與調適,這樣才能讓關係更加穩固。
親密關係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兩人在情感上的依賴,分享彼此的感受、情感和愛。然而,儘管兩人如此親密,彼此仍是獨立的個體,擁有各自不同的需求與情緒,且受到不同原生家庭的影響,這些差異讓每段關係充滿了挑戰與成長的機會。即使關係中可能出現惡性循環、爭吵或衝突,與伴侶共同克服這些困難,反而能使我們從中收穫人生的養分。因此,我們需要學會在關係中平衡自我與對方的需求,當我們真正認識自己,便能更清晰地表達情感,並以積極、正向的方式回應伴侶的需求,同時尊重對方的需求,便能創造出一個彼此滋養的關係空間,逐漸打破那些導致誤解與衝突的負向溝通模式,並找到一種更加健康且互相滿足的互動方式,使我們在這段關係中成長為更完整的自己,最終達到共同成長與心靈滿足。

在解憂雜貨店裡,也有同學有類似的困擾:
Q201:相處了一陣子,發現自己和伴侶的價值觀有不小的落差....
Q207:我跟另一半遠距離四年了,聚少離多,覺得只是名義上的情侶
Q147:和伴侶交往了一段時間之後才知道他以前約過砲....
Q73:在一起7年的男友,他一直是個沒有安全感的人...

參考資料
Gary Chapman(2023)愛之語:永遠相愛的祕訣(全球暢銷30週年全新中文版) (王雲良, 蘇斐譯)。中國主日學協會。(原著出版於1992)
陳玉英、Greenberg, L. S. (2021)與情緒工作:情緒聚焦治療。道聲。

作者:陳昱融 實習諮商心理師
專長:自我探索、生涯探索、人際關係、家庭關係、親密關係
完形治療 初階培訓認證
ICEEFT 初階訓練認證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