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Q212:我的媽媽大概五年前自願離職後就沒有繼續工作了...

Q212Q212:我的媽媽大概五年前自願離職後就沒有繼續工作了,媽媽說自己身體不好,加上老闆丟了許多不是他應該負擔的工作,所以她決定離職,離職後媽媽的生活重心都在爸爸身上,只要爸爸太常下班晚歸,媽媽就會跟爸爸吵架,有時候情緒太激動還會摔東西。曾經想過是不是要建議媽媽有別的生活重心,可以去外面打工、或是學學新東西,但他卻說自己平常做家事很累了沒辦法去外面打工。我和我的弟弟也不敢認真問媽媽要不要出去工作,其實媽媽身體狀況沒有很糟,就是身體到中年會有的一些小毛病小病痛,他平時也都會出門走走,我反而覺得媽媽沒工作的這幾年心理狀態變得很糟,以及過度關注爸爸的工作和生活,沒有自己的生活重心,但我們真的沒辦法跟他開口或建議,媽媽的個性其實無法接受批評,也十分情緒化,爸爸也不敢說什麼。
雖然我平時在經濟上沒有幫家裡多大的忙,還是需要爸爸幫忙付學費的階段,但我基本上生活費都是自己打工賺的,知道家裡並不富裕,不想給家裡添麻煩。同時也覺得爸爸因為這樣經濟負擔很大,因為媽媽的年紀離真正退休年齡還有十幾年,也時常很擔心爸爸未來退休後的生活無法負擔跟媽媽兩個人的開銷,到時候這些經濟壓力又落在我跟弟弟頭上,雖然媽媽離職前是和爸爸討論過的,但我猜測其實是媽媽自己單方面不想工作,我爸爸長年在家一直都沒什麼話語權也只能說好。這些年我跟弟弟常常會對媽媽有很厭惡的想法,我們家也不是特別有錢的家庭,爸爸一個人工作本來就很吃力,工作內容也很繁重,她還常常因為自己不爽就在半夜對他發脾氣,完全沒有體諒爸爸隔天還要一早起床工作,但同時也覺得自己和弟弟有這樣的想法很不應該,但這件事情其實已經困擾我們好幾年了。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不知道是不是只能自己轉念了:(
From: *暱稱: ci *身分別: NTHU大學生

哈囉ci~謝謝你願意把藏在心中許久的疑問勇敢的說出來。
      看到你的來信,我能感覺到你是個體貼的孩子,會擔心家人的現況,不管是擔心媽媽生活沒重心,或是擔心爸爸要一個人扛起家計,還要承受媽媽帶給他的壓力...這些都能看出你是一個很會替他人著想且有責任心、想為家人分擔壓力的人。
       你的信中有提到,自己和弟弟有時不太喜歡媽媽現在的樣子,也不喜歡有這樣想法的自己。想跟你說,有這種矛盾很正常,是可以被理解的。因為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體諒和支持身邊重要的人,但當我們無法改變現狀,抑或是已經很努力在做各種嘗試但結果不如預期時,難免會感到失望和無力,因而產生厭惡的情緒。這是很自然的反應,我自己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感受。
我能理解現在的情況對你來說可能有些困難和無奈,但身為子女,現階段能做的或許是先從和媽媽培養感情開始,像是平時多關心媽媽的生活、了解她的心情,讓她感受到家人是接納她的,她或許也更願意敞開心胸跟你們談有關她工作情況和未來展望的事情。也可以考慮在週末多安排一些全家性的活動,像是約家人一起去爬山、唱歌、看電影,這些都能拉近家人們的距離,讓家中的氛圍更加和諧溫馨。當然,也可以試試看推薦媽媽一些她會有興趣的工作或課程,或是在週末有空時陪伴媽媽去參加一些活動,這些都能幫助她對於家以外的世界有更多興趣和想法,自然也會重新思考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很有可能就會萌生出想要工作的念頭。
另外,我想就算不到外面工作,也是有可能把興趣發展成小小的事業、建立個人品牌,像我看現在YouTube上的親子頻道,其實蠻多媽媽是沒有上班的,但他們平時會用影像和文字記錄生活,會開團購、建立社群,分享自己的廚藝、手作或其他興趣,這些都是你可以鼓勵並陪伴媽媽嘗試的事情,用傾聽和陪伴代替單方面的建議,或許也能讓家中的人和媽媽的關係日漸變好!
       最重要的,你自己的心情也是很需要被照顧到的,想跟夾在中間的你說聲辛苦了~你能察覺到家中的問題,並且盡己所能的分擔爸爸的辛苦,在求學階段就已經去打工賺取生活費,這是個很成熟而充滿責任感的表現。但也想跟你說,作為子女,爸媽之間的矛盾和摩擦,有時候真的蠻無能為力的,如果盡力解決還是改變不了現狀,那我認為可以暫時放下這方面的顧慮,先把自己的生活顧好,或是多和朋友聊聊、寫日記,進行更多的對外交流和自我對話,相信你對這件事會更有想法、更知道以什麼心態和行動面對會最好。
       家家有本難讀的經,每個家庭都會有很多需要共同面對和調適的事情,有的難以解決,只好妥協或轉念,有的有機會改變,但有賴長時間的溝通、協調和陪伴,我想你們家目前遇到的問題是後者,相信總有一天會有新的發展和改變的!
       最後,分享給你一句我自己很喜歡的話:“正是因為重要,我們才會如此在意,會因為某個人、某件事而產生複雜的情緒,其實都是愛呀~”我們因為愛家裡的每個人,所以會關心他們的生活,也或多或少有不同的想法及情緒產生,有時是正面的感受,讓我們感到溫暖和鼓舞;而有時,負面的情緒也會冒出來,讓我們感到煩惱、沮喪,甚至無助,這些情緒都很正常的,不必過於苛責自己。反而,我們可以視這些情緒為一種提醒——提醒我們這些事情是我們非常重視的,透過這些情緒來找到自己內心真正關注的焦點、了解自己,或許也有機會為處理家庭關係上找到更適合的方法。
這裡不賣日常生活用品,只提供消煩解憂的諮詢。困惑不安的你,糾結不已的你,歡迎來信討論心中的問題。(不論是店長、店員或小編,都是在諮商中心監督下由心窩(Heart)哈粉組義工們共同經營,輪流值班的唷~)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