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10學年度第十四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陳美如教授

第十四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陳美如教授

採訪與撰稿者: 清大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何映蓁同學

學習無界限:跨域探索/成為老師的歷程

        學生時期,美如老師一直都是在群體與社群中生活的孩子,因此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便成為她很重要的學習管道。老師在師專接受全人教育時,除了學業之外,豐富的社團活動,例如:國樂、合唱團、校刊、文學相關的社團,也使得老師的學習經驗多元且沒有邊界。雖然那時台灣民主化還在改變的進程,校園相對封閉,但透過多元探索,閱讀大量的文學及社會批判作品,和同學們討論社會運動,老師因此對自由產生了很大的嚮往。這群一起討論的夥伴來自不同年級與不同科系,在那個還未完全開放的年代,即使師專只是一個小環境,但因為社群中不同背景的夥伴意見的交流,也形塑了看待世界的眼光與思考。

          師專畢業後,老師到新北市永平國小擔任教師,在這段過程中,她意識到自己雖然非常喜歡小學老師的工作,但對人生還有更大的嚮往,因此決定繼續進修,利用教育行政高考的資格考取研究所,並持續完成碩博士學位。這段時間美如老師選擇在職進修,雖然負擔大,但卻讓她能將理論實踐到教學現場,這深深地影響著老師的研究方向。針對課程變革、教育改革、現場教學及教師發展等研究議題,老師一邊讀書一邊實踐,形成更新的想法和觀點,進而促進更多的閱讀與思考,使思維如地下莖般互相連結。「我發現當我回到教學現場時,有了更多實踐性的智慧,在特定情境和脈絡下有了更敏銳的感知,去與人互動和解決問題。」美如老師說。讓經歷與學習整合,與不同的人相互交流合作,這是老師在求學歷程中所運用的學習方式,也與清華所強調跨域連結的理念不謀而合。

伸出手,圍成接住學生的安全網/導師制度的力量

關於導師工作,美如老師提到,教科系的老師會互相幫忙,一旦察覺到有需要幫助的孩子,老師們會互相聯繫讓彼此了解狀況,合力形成一張網接住學生。教科系的老師利用網絡的力量幫助學生,在這樣的機制下,老師能獲得足夠的訊息,而當每一隻手都伸出去時,可以支持學生發展的安全網就發展起來了,她也謙虛地說到這次當選優良老師不是個人的功勞,而是整個教科系老師們安全網的貢獻。同時,老師在帶領學生時亦善用同儕的力量進行協作和互助,培養學生接住周遭同學的能力

美如老師認為,清華的導師制度設計得很好,一個老師負責的學生數量適中,除了導師系統外還有負責不同類型輔導工作的老師,以及諮商中心資源。同時她也建議,如果能夠讓學生更了解這些能尋求協助的管道,讓導師與諮商體系更接近學生,可以讓這些資源妥善地被運用。

陪伴,使學生自我成長/輔導經驗分享

          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美如老師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在「輔導」學生,因為每個人在人生的過程中多少都會經歷一些困難,「如果在困難的過程中,我們相遇了,你能不能讀到他的困難並陪伴他?」這是老師在輔導過程中持續對自我的提問。美如老師以陪伴的方式,希望讓學生知道老師就在身邊,並扮演傾聽者的角色,協助學生練習用自身的力量幫助自己,解決人生的核心課題,讓學生覺察到自己是可以用自身力量站起來,進而了解自己的內在價值和意義。老師不是透過提供解決方法去輔導學生,而是以陪伴、回應與對話與的方式,讓學生看見自己。美如老師強調回應並非是評價,而是老師運用自己的親身經驗或挫折,以自我揭露的方式,與學生坦承交流,幫助學生了解人生本就有挑戰,重點是如何看待與選擇。

當問到美如老師印象深刻的輔導經驗時,老師提到一位大一的學生,任課老師反映他的上課狀態較為沮喪,美如老師經常找他聊天,到了大三時,同學在修完老師的課後,下定決心要以教職為目標,改變學習態度與並認真投入,美如老師就這樣一路陪伴他到大五實習,而這位同學一畢業就考上了台北市的教職,現在於台北市的國小服務。同學從一開始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到在老師長時間的陪伴和幫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可能性,也因此開創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美如老師在輔導這名學生的過程中,彼此之間有很多互動和回應,與同學分享許多她自身的觀察。對美如老師來說,這些都是生命的禮物,也是作為一個老師覺得值得的時刻,美如老師很感謝自己的學生們,因為這讓她感受到老師的工作是有意義和價值的。在今年這位學生還輔導自己的同屆同學,最後幫助所有他輔導的同學都考上教職,這就是互助的力量。美如老師更表示這位同學未來應該成為優秀的校長。

另一位已經畢業三年的同學,大一入學後他向老師表示自己很孤單,不知道如何與人互動,如今的他已在從事教育工作,更即將完成碩士學位,老師一路看顧、陪伴這名學生,看到同學在人際相處、面對困難和挑戰方面都有所進步。也因為這位學生曾走過這樣的歷程,他在第一線教學時,更能夠同理學生,而這位學生目前在學術研究也嶄露頭角,未來在教育研究的發展指日可期。

在成為自己的歷程中,不害怕失敗/對學生的期許

現在的大學生,尤其是清華的學生,擁有比三十年前更好的資源,學校也提供了多元課程和積極教學的教師群,以幫助學生為核心,創造良善、積極、沒有限制的環境。美如老師認為,這樣的環境可以幫助學生去盡情地探索,她鼓勵學生們好好地玩、探索、學習,去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同時在這樣的條件下,跨領域是必然的,但在跨域過程中,仍必須對自己的專門領域投注一定的心力,這樣在跨域的應用上才會更加順利。清華科系以理工為多,有些學生在跨域選修時,表現的比較拘謹,老師期待不同背景的學生可以相互交流,去建立人跟人之間的關係,這些連結是很重要的,可以幫助我們學會如何溝通,以系統性的視角去看待事物,理工與人文需要更多合作,去完成共同的願景和目標。

最重要的是,美如老師希望學生不要害怕失敗,失敗是很好的禮物,而學生有任何困難,不要害怕去敲老師的門,因為老師永遠在那裏。美如老師認為,老師的意義和價值就是在幫助學生,如果沒有學生就沒有老師,老師的存在不是為自己,而是幫助國家培養下一代人才。對老師來說,每一個學生都是很珍貴的,無論在哪個科系,狀態很好或正陷入低谷,都沒有關係,有同樣煩惱的人很多,不要害怕去尋求老師的幫助。

持續累積,慢慢擴散/生命的祝福

透過閱讀與實作,持續累積知識和經驗,一旦遇到需要的時刻,這些積累自然而然會幫助你,而因為你豐富了自己,你也會有機會去接住別人。」這是美如老師一路以來的心得,也是她想鼓勵學生去做到的。而不管學生的背景、能力和狀態如何,老師都會以欣賞的角度看待,因為每一個狀態都是人生本會遇見的,以坦然的心去面對,就會更懂得與不同的人互動相處。美如老師也想對學生們說,做到什麼程度都很好,不用跟別人比較,遇到困難沒關係,慢慢調整,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各項挑戰與協作互助中慢慢「成為自己」,這並不容易,但也因為不容易,人生的路途才有美麗的景緻,我們也才練就觀看世間的眼光並生成內在的生命力量。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