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限制住你的線-看見你的情緒界限

我們收到NTHU解憂雜貨店的來信:
「我有一個朋友,平常總是喜歡把「死好」、「我去死一死」等字眼掛在嘴邊,很想幫助他但是總是會被情緒勒索…」
「前陣子發現姊姊有自殘的行為,有關心過一陣子,但自己其實也沒有多的餘力去關心...所以就慢慢刻意避開這個話題。我好害怕我這樣是不是有可能讓她過的更不好但我自己每天也覺得好累好累…」
「身邊有一位朋友,面對在清大的生活似乎充滿負面的想法,不論是在課業、人際方面。以朋友的角度觀察,覺得是對於自己付出的東西希望有一定的回報,在課業上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也達不到自己期待的標準,在人際上則對身邊的人存有猜忌(從旁人眼光來看並沒有這回事),然後有些鑽牛角尖。想請問這樣的情況,該怎麼幫助他,或者是不是該請他到諮商中心尋求幫助
---------------------------------------------------------------------------
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是線?還是限呢?
在NTHU解憂雜貨店裡頭,我們發現好多來信,都在訴說著對他人的擔憂與關心,期待以自己的力量,協助對方走過難關,但後來卻愈發感到無力、自責,陷入了疲憊,彷彿走在無底洞中,找不到出口,再多的建議似乎也只會得到更多的「可是...」、「但是...」,依舊無法幫他找到解決辦法
又或是說,面對他人的要求和請求,你總是難以拒絕,好像說出自己的感受會破壞彼此的關係,或是因為怕提出不同的意見而感到壓力,讓你在這段關係之中進退兩難,未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而隨著他人的心情跌宕起伏。
原本以為的牽絆,卻漸漸形成了一種綑綁,令你窒息。
從同學的來信當中,都能感受到一件事情-「希望可以幫助身邊的人」,出自於好意,期望自己的行為能為他人膠著的狀態帶來改變。但是,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你開始受制於他人的言語、行為與情緒而變成一種「限制」呢?以下一起來看看吧!
一、日常生活的淪陷-承擔對方的情緒責任
人在經歷一些對於自己有影響的事件時,可能會產生某些情緒,這個時候你可以允許自己處在情緒之中嗎?可能是不開心、生氣,又或是難過這些事情的發生;還是說你會積極地將自己的情緒收起來,擺放一旁?努力的展露你的笑顏,去迎接別人或待會要處理的事情,而忘了情緒還等著你回來安置?
當你選擇了忽視自己情緒的同時,是不是也在要求自己不能擺露出負面的狀態呢?回到人與人的關係之中,無法接受自己負向的情緒展露,也無法允許他人在你面前表現低弱的狀態,你想給他一些能量,想把他從那一種軟爛的感覺中救出來,消滅在你眼中那種不舒適的狀態。
在這個心理運作之下,你開始承擔對方應該負起的責任,關係之間開始建立一個連結,「只要對方有困擾出現,你就會開始設法幫對方解決」,目的是消滅對方因困擾而產生的情緒,同時也抹滅自己心中的焦慮。此時此刻的你,面對放不下的關係,只好不斷的掏空自己,去滿足對方的需求,試圖找到平衡,而這樣的掏空加上期待有可能也演變成了一種希望對方回報的工具,而陷入一種錯綜複雜的互動。
只是,這是真的平衡嗎?
你的思緒開始受到對方牽動,總在對方有情緒的時候無法動彈,或是對於要遠離這段關係的時候感到有些不確定,甚至會有些內疚,放不下他說的每句話,或是當你想要逃離的時候,對方反而開始做一些讓你高度緊張的事情,為了避免關係受到影響,而又回到原本的狀態,不知不覺中,已經慢慢形成一種制約反應,無法脫離。
就如同《情緒勒索》書中提到:「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成為承擔對方負面情緒的解救者,從中獲得成就,卻開始模糊了彼此的距離,你開始忘了與對方設限,以對方的事情為優先,關係之中漸漸消逝看不見自己的身影。
二、學會設立界限,保有自由
這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要求你、期待你的人,
  敢於不迎合別人,才是自由的契機。
《立下界限》
我們往往會從一段關係中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透過他人的反應去做一些修改或調整,試著讓自己在關係之中可以更加融洽,然而過度將他人的建議視為指標或方向,反而失去了掌控自己情緒的能力。保持適當的距離設立界限,卻對此感到有些不自在,容易因為對方的情緒受到影響,使你感覺到劃分關係是不對的一件事情。
那麼你可以做些什麼,固守適當距離的關係呢?
第一步-覺察
當你意識到自己在與別人互動的過程中,總是替對方著想、容易收到對方情緒波動,而讓你在不知不覺心理的狀態被別人給綁住時,也許你會感覺到有些不舒服,或是對於覺得很擔憂,感到很焦慮,開始本能地出現一些想法,想要尋求一些方法嘗試解決等,或許可以緩緩腳步,停下來思考一下,並有意識地感受到自己正在因為他人的行為、想法或情緒而有所牽動,有可能就是界限模糊不清而形成的結果。
第二步-區辨
再來,我們可以開始學習與他人分離,學會獨立自主的能力,以及和他人課題之間的劃分,慢慢地去區辨在與人的互動之中,有沒有什麼樣的事情是出自於替他人承擔而產生的?再進一步的了解,什麼樣的情緒是因為別人而引起的?而這些生活經驗如何影響著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而有意識的去了解自己通常都被什麼影響著。
除此之外,不再承擔他人的情緒時,就會有比較清楚的界限出現,也開始學習面對情緒,不再攀附著他人的取暖,或過度依賴他人,而是嘗試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理解所遭遇的經驗。
第三步-鞏固自己與界限
在界限慢慢長出來的同時,也會開始建立對於自我的認識,知道自己的喜好、地雷,或者是知道自己是誰,不需要透過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也不需要建立於社會的眼光,而是知道自己為了甚麼目標而做,不受制於他人的期望或認同。
當清楚的界限長出來之後,對於他人的情緒越線就會比較有掌控一些,有能力的去拒絕不合理的要求,為總是模糊不清的關係,拉出一條清晰的線,而不需為此感到愧疚。
三、在適當的距離之中,給予關懷與幫助
擁有穩定的情緒界限是相當重要的事情,協助你與他人的關係有明確可掌握的方向,可以在待人處事之中,找到合適的距離。此外,更加明確認識自己做事情的態度,是出自於自己的意願,不是受到他人的影響。
當你很想要幫忙同學卻發現自己和對方的情緒涉入過深,或者當你暫時無法幫助對方時,或許可以先感受與尊重自己的這份心情,並進一步覺察自己願意、不願意做什麼,慢慢了解自己願意且可以做到的程度到哪邊,代表我們能給予的有多少,從而設立出界線。
還記得一開始來信的同學們嗎?可以感覺得到同學期望可以幫助對方的心情,而希望透過寫信的方式獲得一些幫助,來協助在生活上遇到不順的同學;但也有些同學在幫助的過程中乘載的高張的情緒壓力,或許就是練習設立界線的好時機,並也相信在給予適當的協助之後,相信同學可以透過自己或專業資源,為自己負責。
最後,用一首蔡健雅的《出走》,鼓勵每個正在處在焦慮的你,敢於出走!
雷雨過後
出現了彩虹
掀開被窩
終於可以出走
放鬆皺起的眉頭
不再懷疑問是否
有種秘密陰謀
在阻止人該有的生活
I'll go
臉戴著微笑 穿件薄外套 I'll go
I'll go
I'll go I'll go go
不確定會發生什麼
會愛上大海或沙漠
隨著腎上腺素出發 出發走走走
鞋底污垢
輪迴和因果
身上魔咒
被那雷雨洗透
喜歡這感受 oh
不未雨綢繆 oh
假設什麼都不
換個方向從新的路口 出發走
不選熟悉的 避開炫麗的路走 I'll go
I'll go I'll go go
不確定會發生什麼
愛上誰或拒絕誘惑
就算身上零錢不多 出發走走走

參考文獻
蔡健雅(2021)。出走。DEPARTCD】。環球音樂。
蘇珊佛沃、唐娜費瑟(2017)。情緒勒索。台北:究竟出版社。譯者:杜玉蓉。
蘇絢慧(2021)。立下界線。台北:天下雜誌。
作者:徐毓君 實習諮商心理師
學歷:國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
專長:自我探索、情緒與壓力調適、人際關係、生涯探索、性/別議題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