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09學年度第十三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陳翰儀教授

109學年度第十三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

          工學院  材料系 陳翰儀教授

                             訪談者:清大原科院醫環所楊育儒同學

         

   「因為當初是我審查他們進來的,我就有責任要帶好他們。」翰儀老師在談到旭日計畫的學生時這麼說。其實不只是旭日導生,材料系和工學院學士班導生,甚至是修課同學來敲陳老師辦公室的門,她都很願意和學生聊聊。

就算忙碌,也要留時間給需要的學生

    因為時代環境背景的影響,很多學生在面對問題時,不知道怎麼解決,也不知道怎麼求助,翰儀老師因此認為每一個導生她都要接觸到。在她教書的前幾年,導生人數較少,翰儀老師的做法是每個導生、每學期至少都要有一次一對一的面談。但去年開始,她除了材料系之外,也是工學院學士班和旭日的導師,因此學生人數急遽上升,陳老師希望至少在每學期初拿導師密碼時,可以聊一下,她也和每位學生用通訊軟體保持聯絡,當有需要幫忙的地方時,就可以直接傳訊息給她。對於有些旭日計畫的學生,因為家裡經濟有些困難,陳老師也會採取主動關心的方式,讓他們知道如果需要幫忙,都可以讓她知道。曾經有旭日計畫的學生,因為家裡狀況導致成績不佳,獎學金被停掉,翰儀老師也幫忙找工讀、家教的機會,她說:「因為他是我審查進來的,我就要負責。」

    對於需要幫助、但擔心老師很忙碌的學生,翰儀老師就一定會在行程表裡擠出一段時間留給他們。陳老師分享了一位情緒困擾的學生,之前一直是休學的狀態,在採訪的這一個學期復學,這位學生一開始也擔心老師很忙,沒有空談話,但老師說沒關係,就算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陳老師也排出時間給這位同學。後來談了好幾次之後,這位學生說每次和老師談完、心情都會好很多,比起之前狀態比較嚴重的他,陳老師看見同學的轉變,欣慰之情充滿在她的心中。

    對於有憂鬱情緒的學生,除了陪伴之外,翰儀老師也會理性分析學生遇到的困難,給予改善的建議。像是曾經有位同學告訴她說不知道為什麼到學校之後會一直很想哭,陳老師幫忙分析了幾個可能的原因,也鼓勵她可以多運動,運動讓身體分泌的多巴胺、這也許對心情會有幫助,最後這位同學就照著老師的建議去做,讓情緒穩定不少。

    對於比較安靜害羞的同學,翰儀老師笑笑地說:我比較愛聊天,所以通常會先關心一些生活上的事情,例如最近上課的狀況還好嗎?有參加社團嗎?有喜歡或討厭的科目嗎?熟悉之後,學生就會比較願意開口。

    翰儀老師談起回到清華教書的第一年,就遇到同學發生遺憾的事!當時很震驚,也讓她下定決心,至少每一個導生都要親自照顧到。陳老師回想起當時的事件,不斷地在想這位同學遇到了什麼困難?是不是不知道如何解決?也不知道如何求助?或者是怎樣的痛苦讓他決定在無可限量的前途上止步…?因此陳老師決定盡力陪伴所有的導生,以及來尋求她幫助的學生。

讓自己的經驗成為他人的建議

    在傾聽學生的煩惱之餘,翰儀老師也會以自己或身邊的人的經歷提供建議。陳老師提到自己以前有一段時間在歐洲讀書,在碩士班時期有到瑞典出國交換的經驗,後來也在德國攻讀博士,有些同學想赴歐洲留學、或是想往教職的路,就會來找翰儀老師討論;當然也常會有不是導生的學生來找老師詢問。翰儀老師回想過去第一屆的導生在大二時轉系,目前仍和老師保持聯絡。這位學生在申請國外碩士班時會和老師討論細節,後來出國之後也寄明信片給陳老師,疫情時期仍舊和她線上視訊、分享近況。

    翰儀老師說人生中可能會有很多不知道怎麼解決的問題,她希望學生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能夠向外界求助。對於擔心老師很忙的學生,她說如果真的遇到不知道如何解決的問題,或是需要和老師溝通才能解決的問題,只要注意與老師溝通時的措辭和禮貌,大部分的老師通常都會願意花時間了解同學的問題。

過去所學,都會是未來的養分

    翰儀老師很鼓勵學生參加社團或是系學會等活動,老師在大學參加了吉他社和鋼琴社,後來也當了鋼琴社社長。她認為社團活動可以培養與人交流的能力、拓展人脈,也會培養領導能力。這些在面對社團幹部、學員和學校各部門時的溝通能力,會對未來在職場上有很大的幫助。她也舉例像自己成為大學老師之後,需要向科技部或其他政府單位申請計畫,過去在社團活動時培養出來的能力、就能幫助她思考如何寫出說服人的計畫。

    翰儀老師認為以前學的東西,可能就是未來的下一張門票。陳老師會去德國讀書的際遇是在瑞典讀碩士班時,有機會到歐洲四處遊玩,當時到德國時、聯繫上在德國讀書的學長姐,那時才知道德國的學費沒有想像中貴,同時也可以用英文交流。那時陳老師最想去的國家是美國,然而正處於金融海嘯,不容易申請到讀書的名額,所以就申請了德國的博士班。陳老師的博士班指導教授也因為看到她大學時期有做過鋰離子電池的相關研究,這是指導教授當時想發展的計畫,於是就將她納入門下。翰儀老師說她整個的求學過程都是連在一起的,所以她認為以前學的東西,也許覺得當下不知道價值為何,但可能就是未來的一張門票。

這條路上的學習楷模

    現在在材料系任職的翰儀老師曾經是清華的研究生,當時申請了學校出國交換的獎學金,然而因為行政上出了問題,她的獎學金比別人少了五萬塊,當時翰儀老師的指導教授是材料系游萃蓉老師,後來游老師出面處理,幫她爭取到和別人相同數目的獎學金。翰儀老師說這只是游老師幫助學生的其中一個例子,游老師幫助的學生不勝枚舉,因此她說游老師是自己的學習楷模之一。

    同是旭日導師的陳榮順老師也是翰儀老師的楷模。陳榮順老師是旭日計畫的創辦人,對學生非常有耐心,能記得住每一位學生的名字,並且每個學期都和每一位旭日導生吃飯,花費的時間之多是旁人無法想像的!

大學老師的責任

    翰儀老師認為,在大學當老師,不是只有做研究;和其他研究單位(例如中研院、工研院)相比,和學生的相處、引導,也是大學老師的責任。因此,除了培養出社會後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提升工作能力或知識之外,還要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予以關注。在現在這個時代,有諮商需求的同學人數非常多,如果導師平常沒有關懷與留意,沒能在必要的時候拉學生一把,遺憾的事可能就會發生!因此她體認到老師這份工作,可以很直接幫助人、與人交流。

    在採訪翰儀老師的這天下午,還有系上的學生和老師約好討論的時間。或許對翰儀老師來說,能夠接住每一個墜落的靈魂、和替每一個迷失的靈魂點燈,就像是噴香水在別人身上,不但幫助了別人、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是一份不只是工作的工作。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