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給心靈一個呼吸的空間
【愛自己-給心靈一個呼吸的空間】
生活裡緊湊的節奏是否壓得你喘不過氣?
翻開行事曆,每天都被寫滿了的行程與待辦事項追著跑,
今天要繳交報告、明天要Meeting、後天要成果發表、大後天要社團活動…似乎每天都有不同的任務要完成。
此外,今天伴侶抱怨沒陪他、明天指導教授盯研究進度、後天媽媽說怎麼這麼久沒回家、大後天社團幹部要檢討。每天除了不同的任務待完成,還需面對不同的人與各種的期待。
忙碌中漸漸忘了自己該喘一口氣,背負著許多不得不提起腳步繼續往前走的理由,但心情卻感覺窒息與低落。
-------------------------------------------------------------------------------------------------------
在這節奏快速與爆炸的生活中,不知你是否也有類似的感受,覺得身體、心理都感到疲憊,連喘息、獨處的空間,都成為一種奢侈呢?渴望回到沒有煩惱、單純的生活,但隨著年紀愈長愈大,學習如何自我成就、追求夢想,以及迎向冒險與挑戰,已逐漸取代並成為我們生活的重心,忙於負重前行、忙於面對挑戰與滿足他人期待的同時,我們似乎忘了停下腳步聆聽自己的聲音。
多數時候,我們都是等到身心狀況亮起紅燈時,才能夠允許自己休息一下,但那時的休息也僅只是暫時的、應急的,等身體恢復後,我們又一如往常的以原先方式對待自己,並未真正的將照顧自己視為一件重要的事情並落實在生活中。那麼,我們從什麼時候學到如此輕忽自己的需求,也忘了照顧自己呢?
其實,『照顧自己』,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但重要的是,能夠適時感受自己、瞭解自己的需求,並且能夠照顧與滿足自己的需求,而非等到身體或者心理發出警訊時才著手進行。從今天起,讓我們開始練習慢下來,感受自己、包容自己、善待自己,讓內在有一個休息的時間與空間,專注在自己身上去疼愛自己。那麼,本期文章,就讓我們來談談,可以從生活中哪些面向,開始練習照顧自己吧。
『自我照顧』
所謂的自我照顧,指的是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並且達到內在身心靈放鬆、紓壓的過程,它如同其他生活中的各項任務一樣重要。那麼如何去感受自己真正的聲音,並給自己回應呢?以下提供八種自我照顧面向與方式,你可以跟著我們這樣做。
- 「傾聽內在自己」
感受自己的身體反應,可能會感受到痠痠的、麻麻的、刺刺的、緊緊的!!而這些身體反應要告訴自己什麼呢?可能努力了一天,很累,需要休息了。感受自己今天一整天的情緒,喜、怒、哀、樂,或者是更複雜的情緒。
請練習傾聽自己:我聽到、感受到、看到了自己:
- 開啟「自我對話」
忙碌的時候,是否忘了和自己說說話呢?練習給予自己鼓勵、讚美、安慰的話語吧,謝謝自己一天的努力。請拿出一張紙,或者任何可記錄的方式,寫下:
我感謝自己:
- 增進生理健康:飲食、運動、睡眠、醫療。
根據Maslow需求理論,最基礎、重要的是:吃飽、喝飽、睡飽,定時、適量的均衡飲食、充足睡眠,當身體的生理需求獲得滿足時,才能夠產生足夠的能量,擁有清楚的腦袋、較好的體力來執行工作任務,並且也能夠提升免疫力。例如:一日三餐盡量固定時間用餐,然而,雖熬夜寫報告是在所難免,那麼鼓勵自己至少一週有二至三天,練習十一點前就寢。提醒自己:放下手機,即刻就寢。
此外,從事規律及適量的運動或按摩,包括伸展身體、打球、瑜珈、跑步等,讓我們傾聽自己身體聲音後,接著練習照顧自己的身體,以不過時、不過勞為原則,提升身體的肌力,適時的讓身體肌肉放鬆。例如:感受到身體背部痠痛,可以進行貓式拉伸自己的背部;喜歡打籃球、跑步,那麼一週安排二至三天。鼓勵自己,抬起腿,走到運動場上,釋放一個小時吧!
- 強化心理健康:閱讀、自我成長書籍、表達與接納自我。
生理獲得滿足後,我們還能夠透過閱讀、正念冥想,來培養正向思考與內在正能量。當面對困境時,難免會有低落情緒,然而,「人並非完美」,學習接納自己是有限制的,以「包容自己」的態度代替責備自己,學習接納自己真實的內外在面貌,對自己慈悲與感謝、鼓勵自己。例如:覺察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優勢,並且每天睡前,拍拍自己,並告訴自己:「謝謝你,辛苦了」。也許一開始時你可能會覺得肉麻、不自在,但當真正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後,會慢慢地開始心疼自己、真誠地感謝自己的辛勞,並真心擁抱、欣賞、與肯定自己。
- 促進自我情緒調適:閱讀、寫作、畫畫、聽音樂、運動、吃美食、心理諮商。
在我們的文化生活之中,似乎很常使用「忍」,來壓抑住自己的內在負面情緒,而找不到抒發的出口,內心感受到痛苦、掙扎,卻無處可說,也不知道如何宣洩自己的情緒。
透過不同的媒介活動,像是聽音樂、運動、畫畫等來抒發,或者透過和他人對話、心理諮商等,來了解自己內在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例如:每周給自己固定安排一個小時的時間,來進行自己喜歡、有興趣的活動;或者在面對人事物,有立即性、強烈的情緒時,透過立即可得的方式,將情緒寫/畫下來、聽音樂、找信任的朋友談一談等,來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
- 提升精神層面的寧靜:身心靈,儀式,冥想、信仰等。
尋求與提升身心靈的整合及內在一致,可以透過透過冥想、瑜珈等活動,沉澱自我,提升精神層面之強度。例如:固定一周安排一小時時間,沉澱靜思、進行瑜珈,以思考及感受較為靈性層面之內涵、生命意義,感受身心靈一致之狀態,強化內在能量,或適當的透過信仰或聚會來增加社會支持。當然,不須一定要有信仰,才能獲得身心靈合一,適合自己的,才是重要的,像是冥想、瑜珈都是能夠讓自己沉澱心靈的好方法。
- 人際關係:重要的人,有意義的時光。
阿德勒強調社會情懷的重要,人雖是社會性動物,但同時也需要感受與擁有自我,因此,如何在人我之間維持適當的平衡,將自己安放在自我與人際之間感到舒適自在的位置,也是一種自我照顧。
彼此是親近連結,又能夠具人際界線,擁有自己的身心安全距離,是能夠帶給自己內在力量,讓自己擁有社會支持資源、自己越來越欣賞自己,同時也會緩和自己負面的情緒狀態。例如:與家人、信任的朋友們、長輩們、伴侶,維持聚餐或休閒活動時間、偶爾發發牢騷、傾訴、討論交換意見等等,也給自己獨處的空間與時間。
- 學會維持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在行程忙碌的日子中,是否無時無刻都在思考報告、成果、工作的內容,總覺得沒有停止的時間呢?!那麼可以檢視看看「工作、課業、社團的事情」跟「自己的休息時間」是否交織錯綜的存在於生活之中,緊密的黏在一起呢?!吃飯的時候,還在思考、計畫著課業;打報告的時候,在想著等一下要吃什麼,以這樣的方式日復一日…
建議大家盡可能地將「工作、課業時間」與「自己獨處、私人的時間」有所區隔,要達到這件事也許會有些難度,特別是在期中、期末之際,但激勵自己一周三至四天,能為自己設定一個時間,給予自己私人時間與空間,例如:固定週三、周五的晚上八點之後,不再思考、接觸工作、課業相關的訊息,給自己內心一個呼吸、喘氣的時間。
透過八個面向的分享,大家會發現,有時同一種自我照顧方式,能夠連結到多個層面,期待大家嘗試、發展屬於自己專有的自我照顧規劃。然而,自我照顧方法,因人而異,這個方法無效,沒關係,繼續嘗試!
透過多元的嘗試,每天給自己三十分鐘至一個小時的時間,找到屬於自己的身心靈照顧計畫,以開放的心,靈活、彈性運用各式各樣的媒介、素材,讓『愛自己』成為一種有趣的活動-讓身體與心靈都有一個呼吸的時間與空間,繼續冒險、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
參考資料
王淑俐(2018)。壓力圓舞曲:大學生的壓力管理(二版)。心理出版社。
呂仁捷(2021)。大學生壓力在大什麼?。國立台中科技大學輔導期刊,30,1-5。
劉玉華(2004)。以全人教育觀來看大學生壓力源及壓力因應之模式。實踐通識論叢,2,65-82。
Kristin, N., & Christopher, G. (2018). The Mindful Self-Compassion Workbook A proven Way to Accept Yourself, Build Inner Strength, and Thrive. Guilford Publications.
Olga Phoenix(2013)。SELF CARE WHEEL。線上檢索日期:2022年3月1日。取自https://olgaphoenix.com/self-care-wheel/
作者:陳雯琪 實習諮商心理師
學歷:台北市立大學 心理與諮商輔導學系 碩士班
專長:自我探索、人際議題、情緒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