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會怎樣X情緒-情緒暴走不是你的錯
每當看到社會新聞在強調嫌疑犯是國立大學高材生的時候,心理師不免為這些ㄧ般人所謂的天之驕子抱屈。傳統的社會要求讀書人要懂得『溫、良、恭、儉、讓』,好像不這樣做就不配當讀書人。而這所謂的讀書人在拿到10分就可以上大學的現代社會中,指的就變成是國立大學的學生了。但難道書念得好就沒有情緒嗎?書念得好就應該更懂得忍讓嗎?更甚的是書念得好就不能對父母、師長、社會有所抱怨嗎?
『情緒暴走』是一種現象,並不是情緒暴躁的人所獨有。今年剛引退的『恰恰』彭政閔,職業生涯中令大家印象深刻的除了高超的球技、認真的風範、令人無可非議的自我要求與品德外,相信職棒老球迷尤其是象迷們,對於2005年8月26日變電箱骨折事件應該記憶猶新,甚至有球評指出那一拳斷了恰恰的旅外夢。恰恰人很好啊!對人總是笑咪咪地啊!怎麼會暴走呢?相信壓力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自我要求』是學業成就一個重要的本質,但獲得的過程中卻往往伴隨著許多慘不忍睹令人心酸的努力。14歲的國中生模擬考5A8+,煩惱得睡不著覺想去死,原因是同學離自己越來越近了。17歲的第一志願高中生上學時間直接從學校三樓跳下去,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思考變慢了。一個從小學到博士班都是第一志願的學霸,畢業第一份工作到人人稱羨的科技業大公司只做了一個月就做不下去了,因為他不曉得自己要做甚麼?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轉職當國立大學助理教授就教了一年,情緒崩潰,大暴走的方式是燒炭自殺。救回來後問他為什麼要弄到自殺的地步?他說因為覺得自己發表的論文水準不夠,人生沒有意義。他們都是高材生,而且都是父母夢寐以求的孩子,因為會自我要求,不需要父母親擔心學習動機,但是情緒暴走起來卻往往令人瞠目結舌。
『感情問題』、『人際問題』更是很多高材生的噩夢。念書是一件辛苦的事沒錯,但是念了就會有收穫啊!為什麼感情跟人際卻不是這樣的!王水事件一直都是清大的一個印記。台大教授葉丙成在他的臉書上提到--【誰說「努力就能成功」?錯的離譜】。這個說法心理師是贊成的,但是他衝擊到太多學業高材生的行為信仰,因為許多人除了努力之外並沒有其他適應社會與改變現狀的本領。於是在需要靈巧應變、察言觀色、能屈能伸的生活現實中就免不了困難、挫折重重,在搞不定、莫可奈何的狀況下會出現情緒暴走的狀況就不足為奇了。
阮玲玉自殺前留下『人言可畏』的遺言。說明我們很難從別人的看法中跳脫出來。『過度解讀他人言行』、『對人失去信任感』常常讓我們陷入痛苦的深淵。人類是群居的動物,生活離不開人群,就連很宅很宅的阿宅也會在乎留言的按讚數,更何況如果是無端受到委屈、質疑甚至是謾罵時,我們要如何能夠讓自己脫離猜疑的風暴,穩定自己的情緒,同時還要面對沉重的課業呢?答案當然是『很難』。因此在各種力量夾擊之下,情緒暴走就變成是一種自然會產生的情緒表達模式了。
其實,情緒暴走不是你的錯。人類會因為模仿學習、環境壓力、自我要求、立即事件等等匯集出一個令你需要透過大暴走方式宣洩的情境。當暴走之後相信你會很後悔,甚至覺得自己都不認識自己,對暴走的自己引以為恥等。但這都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心理師在這裡提供幾個方法,讓大家可以更有效能的面對情緒:
- 面對情緒的時候,記住你是一個”人”!人就需要吃喝拉撒睡,你也同樣的需要吃喝拉撒睡。在面對情緒的當下大家都是一樣的,你當然是可以生氣的、不舒服的、委屈的、不滿的…,千萬不要因為你的身分而被框架住。
- 自我要求是好事,但切忌過度。尤其課業不是全部,雖然大家一路走來都被功課的價值所左右,但是空閒的時候試著讓自己靜下心來,仔細想想—除了課業之外我還有甚麼?想到的越多,你就越豐富,生命的旅程自然會更寬廣。但是如果想不到呢?沒關係,現在開始還來得及。開闊自己,情緒自然就和緩了。
- 情緒無法改變,但是可以改變思考方式。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轉念』。『轉念』不是叫你想開一點,而是要你多試著從別人的角度想事情、看問題。當你可以換個角度想時,對人的『信任』自然會增加,至少不必猜疑別人針對自己,那麼情緒表達當然就會不一樣了。
- 能量不要過度累積。遇到不愉快的事不要過度壓抑,也不需要過度檢討自己,因為這樣都會造成負面情緒累積,導致暴走的結果。
記住,沒人規定清大的學生就應該這樣、應該那樣。讓我們一起學習照顧自己的情緒,平常就開始練習紓壓的方式,擁有平衡健康的生活。
- 睡覺-養足精神:良好睡眠是紓壓好方法,也是活力之泉,睡眠要睡得沉穩,當感到沮喪時,好好的睡覺養足精神,便能減低壓力。
- 運動-舒緩緊張:快走、慢跑、游泳、騎單車、有氧運動、搖呼拉圈、跳繩、做柔軟操、甩甩手,只要讓身體持續動起來,就能達到運動紓壓的效果。
- 情緒放空活動:聽音樂、散步、逛街、唱歌、跟寵物玩、喝酒適量、深呼吸、靜坐冥想、瑜珈、閱讀、禪修、禱告、寫日記、畫畫、彈琴、作手工、寫書法、木工、增加身體舒服感:泡澡、泡腳、熱敷、按摩…
- 走出戶外感受自然陽光:曬曬太陽、享受陽光,能讓你的身體與大腦都獲得重新調整回正軌的感覺。每天花20分鐘在戶外走走、一週三次,不僅有助身心健康,也能補充維他命D。
- 找人聊一聊:人類天性是群居動物, 需要社交以及與他人對談互動來獲得認同與歸屬感 。能跟信賴的人談談心事,一方面加深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一方面也替內心的不安找到出口,是紓解壓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信我們自己,我們要面對的敵人與挑戰是自己,而不是別人。卡爾.羅哲斯(Carl Rogers, 1902-1987)認為成為一個人的過程需要存在的勇氣,要去接受挑戰,要去選擇能夠真正表現自我的方式。接納自己的正能量與負能量,相信自己的直覺,讓我們成為真正的自己。
----
作者:呂謂正心理師
現職:雲起心理治療所所長、清大特教系兼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