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應該」的情緒~破解理所當然的束縛,重新找回好心情
這幾年,我講了非常多以「情緒管理」為主題的演講,我發現有一個鮮少被大家覺察、卻幾乎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情緒的因素:「傳統價值」。
是的,就是你知道的那個傳統價值:男生要陽剛、女生要溫柔、學生要好好念書不要搞東搞西、父母要無條件為孩子犧牲、孩子要聽話不要頂嘴、……,諸如此類,所謂的傳統價值,經常會針對每一種角色賦予不同的期待,例如:
- 一個「好」的先生應該要勇敢、要賺錢養家、要體貼妻子、陪伴孩子
- 一個「好」的兒子應該要聽父母的話、要孝順、情緒穩定
- 一個「好」的主管,應該要行事果決、不隨意袒露情緒、具備某種程度的霸氣
我以上述三個男性角色舉例,這些期待乍看之下好像理所當然,但我們來看看這些期待如何對個人造成負面的影響?
- 定義太過主觀,因而難以達成:什麼是「好」?如果一個人的「好」與其他人期待的「好」不一致,那到底要以誰的「好」為標準?而所謂的「勇敢」、「果決」、「體貼」往往也都是很個人化的概念,這樣模糊不清且充滿主觀的概念,經常會令人在努力之後依舊難以獲得他人的肯定,因而感到困惑無力。因為,別人認為你好不好,不是因為你的努力、你的善意,而是基於你的表現有沒有符合他們的期待。
- 角色之間的衝突:意即一個人身上所具備的的幾個角色,彼此發生衝突的狀況。例如:一個男性如果身兼了先生與兒子的角色,那麼,他到底是要體貼妻子,關照妻子的想法與需求?還是要花多一點時間聽父母親的話、以原生家庭的需求為重?一個在職場上呼風喚雨、充滿霸氣的主管,在結束了一整天的工作後回到家,若帶著這樣的溝通方式,肯定會造成家庭緊張的氣氛。但一個角色稱職地扮演了十幾個小時後,回到家要突然變成另一個角色:溫柔的父親,這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務。
聰明的你,看到這邊或許已經發現了:傳統文化對於一個人的規範,經常是透過許多的「應該」傳遞給你,原本你覺得「應該」怎麼表現才是對的,實際上,那並不是你的想法,而是這個文化的價值引導著你表現出大部分人期待的樣子。
接受傳統價值並沒有錯,畢竟這是大多數人賴以維生的共識,若我們完全拒絕傳統對我們的期待,也可能造成我們與家人、與社會相處的困難。但是,如果我們把所有的「應該」都看得太絕對、不能有一絲絲違背、必須全然遵守,就會讓自己很痛苦。
舉例來說,如果一位女性認為嫁作人妻就必須溫良恭儉讓,這樣的價值觀若缺少了彈性,要是夫家的人對她口出惡言、百般刁難,這位太太很可能會認同這些惡毒的語言、並且警告自己:「我不可以反駁,我必須忍耐,才是好媳婦。」「他們會這樣講我,一定是我自己表現得還不夠好,我應該要更努力付出才是。」
如果一個孩子認為「唯有滿足父母的期待才是孝順」,那麼,當他因為忙於工作而無法兼顧結婚、生子時,或許會因為父母親的失落而感到自責、罪惡感。許多成年孩子也因為無法在父母親有生之年滿足他們的某些期待,即使父母親過世了,仍舊帶著滿滿的愧疚與自責孤獨地活下去。
想要避免這些傳統價值對我們的影響,有兩件重要的行為要練習。第一是覺察,第二則是保持「彈性的態度」:
覺察我們身上有哪些「應該」:想知道身上有哪些文化賦予的價值嗎?以下三點幫你練習覺察:
- 請你拿出一張紙,直覺而迅速地寫下十個「我應該______」。
- 依照重要程度、或者不得違反(若違反就會得到他人責怪)的程度,從一排序到十。
- 排序完之後,請你在這些句子的旁邊寫出從小到大,是誰告訴你這個概念的。
從這個練習當中,你可以幫助自己覺察生活中的價值與期待有哪些?這些語言來自於誰?並且辨識這些期待的重要性其實有輕重之分。那麼,我們應該用什麼態度與這些文化價值共處呢?
- 對這些「應該」保持彈性:不需滿足別人對我的所有期待,在這些期待裡,有些或許我也很想要達成,但有些我覺得根本不適合我自己。我可以把某些價值拿來當作我的生活態度,也可以放掉其他不適合我的價值。
- 是連續向度的概念,而非全有全無:身為一個學生,我認同認真學習的傳統價值。但這不代表我除了讀書之外其他的事情都不能做,也不代表唯有拿到高分才是認真的表現。換句話說,「認真」可以有很多種向度,而不只是以成績為參考。你的成績或許不是班上最優秀,但你願意利用各種方式去學習、也努力準備考試,這樣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唯你當你能覺察有哪些價值觀在你身上作用、對你造成影響,你才可能有機會選擇留下哪些、剔除哪些。也唯有你能保持著彈性的態度來面對這些傳統價值,才可能讓自己成為生命的主人、以免因為他人的期待而感到挫折與無力。
----
作者:胡展誥諮商心理師(諮心字第002620號)
現職:愛心理顧問公司合作心理師、崑山科大兼任心理師、家扶中心合作心理師、新竹市新住民服務中心外聘督導、永齡基金會希望小學諮詢委員、風傳媒專欄作家
學歷: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
經歷:杜華心苑兼任心理師、新竹市學諮中心心理師、台南市學諮中心心理師、台灣遊戲治療學會秘書、台北市立中崙高中輔導教師
著作與創作:
- 修補生命的洞:從原生家庭出發,為童年療傷(寶瓶)
- 別讓負向情緒綁架你:30個覺察+8個練習,迎向自在人生(寶瓶)
- 遇見,生命最真實的力量:一個諮商心理師的修練筆記(聯經)
- 父母須知道的兒童權利(與台灣展翅協會合著)
- 心靈美食牌卡(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