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而未決 「鴕鳥」壓力荷爾蒙高
◎案例一:
38歲的Tom與太太分居半年多,因擔心太太不肯協議離婚,女友對他冷言相向,以及原本就有家人不看好這段婚姻等現實,令他備感壓力,日前開始出現焦慮、失眠、工作時恍神等生理與心理上的壓力症狀。
幾經思索後,他終於把拖延許久的e-mail(電子郵件)寄給太太,太太也回信告訴他,同意簽字離婚,讓他鬆了一口氣。
◎案例二:
志成是某大專院校的研究助理,他一向畏懼在眾人面前發表談話,對於每兩週例行一次的進度報告,總感到焦慮不安。
他在晤談時表示:「不知道在忙些什麼,常會拖到最後一刻,才猛灌咖啡,硬把隔天要報告的內容給擠出來。」但是近來,在憂煩進度報告的同時,感覺胃痛與胃食道逆流等不適症狀。
----
其實無論在面對人際關係,或處理工作事務時,拖延與逃避問題,常會使得當事人持續累積壓力或讓壓力問題加劇,尤其當事情處於「懸而不決」的時候。
當一個人感受到壓力時,腦部會分泌壓力荷爾蒙,讓我們提升警覺、強化肌肉效能、增加心肺功能,以具備能量,可因應壓力問題。然而,當壓力持續存在,會使得壓力荷爾蒙的濃度繼續升高,在長期高濃度的壓力荷爾蒙作用下,反倒可能使我們的身心功能失衡,導致免疫力下降、失眠、胃痛、專注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甚至情緒困擾等身心壓力症狀。
不少人在面對壓力情境時,便傾向以拖延或逃避問題的方式來因應。拖延的習慣,常來自於對事情的結果抱持負面的想像,害怕自己會失敗;或是過於要求完美,擔心結果不如預期,而遲遲不肯著手面對與解決問題。
然而,反覆延宕的結果,非但壓力不會消失,心中反而一直焦慮著懸而未解決的問題,形成惡性循環,愈難開始行動,大腦長時間浸泡於壓力荷爾蒙之中,便可能導致身心壓力症狀的困擾。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告訴自己,暫時拋掉心中的預期與標準吧,「行動」本身就是最有力量的表現,Just do it!往往,你會發現,當你開始做之後,事情就沒那麼困難了。
作者:李嘉修臨床心理師
現任:清華大學諮商中心兼任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