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Showgirl為什麼不好?

台大校長李嗣涔一句「台大人去當展場的showgirl太可惜」,引起社會廣泛的討論,從腦袋與外貌的孰重孰輕,到物化身體的質疑,甚至衍生出職業高低貴賤的論戰。在多元的社會不同的價值都應尊重,但筆者嘗試從長期的生涯規劃觀點,提出不一樣的思維供大家參考。

showgirl到底好不好?這個問題的主詞其實可以換成「模特兒、檳榔西施、性工作者……」,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另一場物化身體的論戰,但如果從利用身體工作的角度來看,拳擊、籃球、棒球等運動,又何嘗不是利用運動員年輕的身體在賺錢,難道王建民也是物化身體的代表?

筆者期待大家暫時拋開社會道德的角度看待showgirl的好壞,或許可以先問問:showgirl與運動員有何差別。同樣是利用年輕的身體賺錢,同樣享有較一般人高的待遇,同樣都需要經過專業的訓練(大家不要以為showgirl只要有臉蛋身材就能上場),為什麼兩種工作的社會評價落差甚大?

其實從生涯規劃的觀點來看,兩者的確有所差異:運動員當年輕的本錢不再,有機會根據過去的職業經驗,轉型成教練或訓練員的工作,或許待遇較差,至少年紀的增長不會限制其生涯發展;但showgirl當年輕的本錢不再,大部分的人不易運用過去的職業經驗進行轉型,年紀的增長常常導致生涯發展的中斷。至於靠腦袋賺錢的工作,則比較不會有隨年紀而發展受限的問題,甚至年紀可以累積相關經驗,成為生涯持續向上發展的資產。


撇開道德規範與社會眼光的評價,職業原本並無高低貴賤之分,但有些職業可以不斷累積專業能力與生涯歷練,有些則較難在這方面得到成長;當時間一久,兩者發展的永續性便出現優劣,我想這應該就是台大校長的擔心所在。

筆者在此衷心期盼這些showgirl的小學妹,在從事這類型工作的同時,不要單純只以賺錢為目的,而應善用大學生的頭腦,從中多方學習人際應對、表達溝通、廣告行銷、建立人脈等專業知識與經驗,讓自己在往後的生涯中,能擁有更多轉型發展的資產。

作者:張純吉臨床心理師

現任:竹東榮民醫院精神科兼任臨床心理師、臺灣大學/台北科技大學兼任輔導教師、明基友達集團新人訓特約講師、新竹生命線員工協助方案特約諮商師、鉅微管理顧問公司特約講師、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講師、新竹縣市家暴暨性侵害處遇專業人員、台灣心靈健康資訊協會理事
瀏覽數:
:::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