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教師在校園傷害防治中的角色與職責

導師及任課教師在學校中與學生接觸較多,常扮演的是代理監護人的角色,對於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工作,自是肩負重任;正因如此,讓導師與任課老師了解如何幫助學生面對心理困擾,達到防治的目的,是極為重要的。 教師們可參考下列原則:

一、積極參與有關「心理問題預防工作」之研習活動,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有正確的認知

有關單位所舉辦的心理問題預防工作之研習,目的是在充實老師的專業知識,增強其專業能力,身為導師及任課教師者比一般教師有更多接觸學生的機會,因此自應比其他教師更主動、積極的參加有關防治的研習,俾能有效幫助學生。

二、增進學生因應的技巧及處理壓力的能力

學生之所以產生心理困擾,主要是因不知如何處理,所以老師必須:

1.了解學生日常生活中是否遭遇較大的生活變動。

2.了解此生活變動是否對該生造成壓力。

3.協助學生尋求社會資源。

4.協助學生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5.協助學生對壓力事件做成功的因應。

三、願意隨時給予學生支持、關懷、與分享其情緒壓力

四、提供支援的網路及相關的資訊

例如: 一個學生希望解決學業成就低落的困擾,他必須知道: 如何改善讀書策略、做筆記的方法、時間管理、上課專心、減少玩樂?….等等。向誰求助…. 同學、朋友、任課老師、或親友?向什麼單位求助…. 學務處、教官室、生輔組、或諮商中心?

五、全面了解學生在校情形

1.留意每位學生的出席狀況,與家人、同學、保持密切聯繫,互相交換學生之日常訊息。

2.利用閒暇做家庭訪問,了解學生居家生活狀況。

六、了解並準備自己面對「處理學生偶發事件或輔導學生」的方法

1.參與研習活動,充實知能和專業角色的能力

2.學習支持與關懷,耐心傾聽、分享學生的情緒經驗

3.導師必須擁有專業能力與熱忱,保持高度的敏感,並能獲得學生的信任,給予適度的支持。

七、保持對學生「異常舉動」之高度敏感

在很多傷害的案件中,學生受傷害之前,或多或少會放出一些訊息,只是常被周遭的人忽略了,但這些訊息常是很重要的線索。

八、常與諮商中心輔導老師保持聯繫,加強「全方位」的輔導策略

藉由輔導老師的專業,可更有效的幫助學生彌補不足,並研商出全方位輔導略。

--------------------------------------------------------------------

摘錄自清華大學導師雙週刊第23期

作者:張傳琳教授

現任:國立陽明大學諮商中心主任,國立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

瀏覽數:
:::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