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諮商技巧演練 ~積極傾聽
單元一:積極傾聽
積極傾聽是諮商輔導的先決條件,助人者必須留心傾聽才能報以了解的回應。當我們傾聽案主談話時,我們會聽到:
他們的經驗:他們所經歷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包括『外顯經驗』(例如:「他向我吼叫」),及『內隱經驗』(例如:「種種有關死亡的念頭不知從何而來,充斥在我腦海」)。
他們的行為:他們所做過或未做過的事,包括『外顯行為』(例如:「我每晚在她家門口徘徊到十二點」),及『內隱行為』(例如:「她來之前,我已想好了所要說的每一句話」)。
他們的感受:他們的經驗和行為所引發的感覺或情緒,包括『外顯感受』(例如:「我氣壞了,對她破口大罵」),及『內隱感受』(例如:「看他失敗,我心中暗自竊喜,但未喜形於色」)。
他們論及其經驗、行為與感受時的『觀點』。
藉著傾聽案主所提到的交錯混雜之經驗、行為與感覺,以及傾聽這三者表達得有多明確或多模糊,我們可以對案主有相當的了解。接下來,我們做幾個範例演練。
例 1.一位三十八歲的未婚女性,談及與其一位好友失和之事: 「我最好的朋友竟然不理我了,而我卻不知道為什麼!(大大地強調),從她的表現看來,我想她大概以為我一直在她背後說壞話,可是我真的沒有!(又是大大地強調)。可惡!這裡到處都是不懷好意搬弄是非的人,她應該知道的。可是,如果她真的聽了那些挑撥的話----她至少會告訴我出了什麼事才對。」
案主的關鍵經驗:最好的朋友莫名其妙地不理她了。
案主的關鍵行為:暗自揣測好友不理睬她的原因。
這些經驗和行為所產生的感覺/情緒:憤怒、委屈、不明究裡、疑惑、震驚、激動。
例 2.一位五十四歲的男性告訴諮商員,他在工作上遭遇到的一個處境: 「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他們要我做一些我認為不該做的事,如果我不做,那我可能就得捲鋪蓋走路了,我已經這把年紀了,又碰上眼前這種景氣,到哪裡可以再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呢?但是如果我照著他們的意思做了,我想很可能會吃上官司,到時候倒楣的又是我。我現在真是暈頭轉向了,從來沒有遇過這類麻煩事,我該如何是好?」
案主的關鍵經驗:面臨要不要做工作單位所要求的違法之事的兩難困境。
案主的關鍵行為:徘徊在做與不做之間。
這些經驗和行為所產生的感覺/情緒:徬徨無助、猶疑不決、不知所措、心慌意亂、憂心忡忡、苦惱、困擾、擔心、害怕、茫然。
例 3.一位二十歲的女學生,在她大二快結束的時候,對學校的諮商老師說: 「我現在上大學快兩年了,卻不太有什麼收穫。(她無精打采地說)我本來聽人家說這裡的師資有多好,事實上呢,只能說是馬馬虎虎。而這裡的社交生活也是乏善可陳,一天又一天,一個禮拜又一個禮拜,生活還是一成不變。」
案主的關鍵經驗:認為目前的大學生活沒有帶給她新的衝擊和收穫。
案主的關鍵行為:滿懷抱怨但還是日復一日過著缺乏充實感的生活步調。
這些經驗和行為所產生的感覺/情緒:失望、不滿、空虛、缺乏意義感、消沈、悶悶不樂。
試試看下面這個練習題。
★練習題:一名十七歲的高三學生對他的女朋友說:「今天老師告訴我說我最近表現很好,超乎他原先所預料的。我向來以為只要我用心,我的學業就會很好(他笑了),所以這個學期我就試試看,結果努力沒有白費,真的沒有白費!」
案主的關鍵經驗:
案主的關鍵行為:
這些經驗和行為所產生的感覺/情緒:
--------------------------------------------------------------------
摘錄自清華大學導師雙週刊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