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心裡的菩薩
昨天中午在一家餐廳用餐,鄰桌坐著兩個人,
一位是中年男子,身著唐裝、手帶佛珠,眼神機靈,像是個很幹練的修行者,
另一位是一個中年女子,兩人對話著,我不用太專注,就能聽清楚他們的對話,
女子向男子就教一些人員管理與個人的議題,針對一些管理議題我就不多著墨。
但最後女子向男子問了一句話;
女子說:「我最近不知道怎麼搞的,常常容易多愁善感。看電視、或是開著車,有時候無緣由就心悶悶的、流下淚來。」
從事助人領域工作的我,就開始想,如果是我會進一步瞭解:這樣的狀況從哪時候開始?維持多久了?有發生了什麼事情嗎?悶悶的狀況發生的強度、頻率….等細節。因為會直覺這可能是憂鬱情緒的表現。
但這個男人回答說:「沒關係,這只是菩薩到妳的心裡了。所以妳比較容易感動、慈悲。妳只要不忘記專注在自己需要專注的事情上就可以了。就是如果開車時還是專心的開車,不要驚慌,那不是壞事。」
我看著女生淺淺的笑著,似乎有種穩定下來的感覺。
哇~我心裡對這樣的回應有很大的感受。
「菩薩到心裡了」。在文化上,菩薩代表著慈悲胸懷、是很正向,所以「菩薩到心裡」是一種很被欣賞與肯定的。菩薩到心裡,那是一種眷顧。
如果把這種狀況說成:妳憂鬱了,可能暗示她不太健康、正常。那整個狀況都不一樣了。
事情不是只能有一種視框。當我們用不同的視框看著所感知到的內、外在世界,真得經驗就會截然不同了。
一個人,是菩薩,還是憂鬱...
是難能可貴,還是偏差異常...
在於一念之間,在於視框...
作者:黃錦敦諮商心理師
現任:自由工作者,高雄海科大、高雄市學生心理諮商中心兼任諮商師等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