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分手了,怎麼辦?

文:劉容容/實習心理師

「分手之後,我吃不下也睡不著,看到我們曾經一起去過的地方,或和他有關的東西,總會不禁想起他,然後就一直哭…好希望他能回到我身邊,我覺得整個人都空空的。是不是我不夠好?還是我做錯了什麼?我現在該怎麼辦才好?」 

        無論是身邊的親友分手了,或自己曾有過分手的經驗,對於上述的失落心情和迷惘感受可能都不是太陌生。根據生命線最新之105年求助個案資料統計顯示,感情議題位居第二名的求助困擾;張老師月刊曾進行「情人再見」的分手經驗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一次分手經驗者佔39.3%、兩次經驗者佔24.1%,三次以上者佔31.1%,而完全沒有分手經驗者僅佔5.5%。由此可見,有分手經驗的人並不是少數,而分手似乎也是人生發展的一大課題。

        在愛情的路上,我們除了學習去愛、學習被愛,也要學習面對不愛了之後該怎麼辦。從長遠來看,勉強一段不再適合的關係,可能對彼此都是傷害,我們多少都會接觸到分手相關的事件,而正因為分手狀況如此普遍存在,所以正視分手議題是很重要的。在本文中,我們將談到分手後可能會出現的反應、可能會經歷的階段,以及面對分手情緒調適的一些方法。 

一、分手後,我會怎麼樣?─分手可能出現的反應

        在經歷分手後,有些人可能心情憂鬱、不斷責怪自己,也有些人成天以淚洗面、無法專心於任何事情等,每個人面對分手事件可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反應也會有所差異。林涵雲(2013)的研究整理出分手後可能出現的感受與行為,並將之分為「情緒」、「認知」、「行為」和「生理反應」等四個面向加以探討。

  1. 情緒:分手後所面臨的情緒是失去關係的悲傷與失落,其中可能包含悲傷、憤怒、震驚、憂鬱、孤獨、沮喪、焦慮、困惑、想念、矛盾、空無感、挫敗感、失去自信心等負面情緒感受。然而,分手並不一定只帶來負向感受,有時亦可能出現輕鬆、自由的正向感受。
  2. 認知:在認知想法上,分手者可能出現對自已或關係較負面的看法,如:自己不夠溫柔體貼、長得不夠好看、愛情不值得信任等,並試圖為關係分手找出合理的解釋。而這些較負向的想法,可能帶給分手者較多負面情緒與不信任感,且難以釋懷,也在情緒調適上更加困難,亦可能影響未來親密關係的發展。
  3. 行為:每個人面對分手可能出現不一樣的反應,但常見的狀況有:做事無法專心、課業表現不佳、需要很多獨處的時間、常想起與前任伴侶有過的夢想、用酒精麻醉自己、對失落毫無反應、很快投入另一段關係等等。呂坤政(2008)則將這些行為分為五大類:退縮抑鬱的舉動、挽回與懷念的舉動、追憶並祝福對方、激烈的情緒反應、向周圍的人宣告分手。
  4. 生理反應:分手者在情緒上經歷極大的衝擊與創傷,亦可能轉移到生理反應,例如:失眠、食慾不振、容易哭泣、感到疲倦、心跳加速以及睡眠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等,這些都是分手之後常見的生理反應情形。 

        經歷分手的人常會面對許多複雜的情感與心理衝擊。請記得,「當愛有多深、傷就有多深」,允許自己花一些時間去整理傷痛,不要期待自己完全不會難過、要求自己很快就要復原;在調適分手的能力上,每個人都具有個別差異,請尊重自己的感受與步調。接著,我們談談分手會經歷的四個階段。 

二、分手後,我會去哪裡?──分手的四階段

        當分手者經歷到前段所述各方面的分手反應後,可能會開始感到害怕和無助---這些難熬的感受和反應什麼時候才會結束?我會不會永遠好不起來了呢?事實上,分手的歷程是有階段性,而不是永無止盡的。了解分手可能經歷的階段變化,也有助於調適分手後的復原與調適。 

根據修慧蘭、孫頌賢(2003)之研究,分手的歷程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 【階段一】關係衝突:在親密關係中,兩人可能因察覺到彼此的差異、在關係中感覺到束縛、對關係的期望不同、有第三方的介入等等,而使這段關係進入衝突的階段,進而走向分手的結局。
  2. 【階段二】關係拉扯:被動分手的人,在此階段可能出現對感情不捨的拉扯情緒,期待能夠與對方復合,卻又不斷破滅。而主動分手的人則可能在此階段經歷劊子手般的罪惡感,認為自己應該為對方的痛苦負責,期待能讓對方好轉,卻也不斷破滅。「矛盾」的心情是這個階段重要的特色。
  3. 【階段三】自我沉浮:進入這個階段的人,已察覺到關係不可能回到過去,並了解現實的殘酷,但心情依舊是低落的。在生活上有些失魂落魄,且獨自面對這些悲傷的情緒,卻也開始在這個獨吞悲傷的痛苦過程中,逐漸理解自己對關係的需求與期待,亦發覺自己的真實樣貌─「痛到看見自己」,並為重新走出新的自我做準備。
  4. 【階段四】起飛:繼上個階段在痛苦中看見真實的自己後,即可能開始邁向新的生活。首先是注意力的轉移,包含生活事物的轉移,如:參加不同的社團,進而引發人際關係的轉移,使生活和人際都擁有新的重心。另一方面,也在此時對失去的親密關係和真實自我有不一樣的看法,產生新的視野。

 

        雖然都會經歷矛盾與掙扎的失落情緒,但並非每一個分手者都會經歷此四個階段,而且每個人往下個階段進展的期程亦可能不盡相同。然而,最讓人難受的「自我沉浮」階段,卻是「起飛階段」的重要基礎;在分手歷程中,經歷痛苦有其必要性,亦會幫助分手者重新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關係是什麼樣子?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分手,同時也是自我成長與認識的契機。所以在分手之後,請允許自己痛苦、難受,觀察這個在不舒服狀況中很不一樣的自己;但是如果在不舒服中待太久,也請多給自己一些機會與可能。

 

三、面對分手,可以怎麼辦?──如何面對與照顧分手的自己

        如同修慧蘭、孫頌賢(2003)的自我沉浮階段、起飛階段,羅子琦、賴念華(2010)的研究亦提到失落的困頓時期、再建構的行動時期,專注於失落與痛苦的情緒有助於看見與接受真實的自我,進而開始透過行動建構全新的自我概念,對自己有更全面的認識與肯定,並走向復原之路。 

研究中提出五種常見的因應方法:

  1. 廣泛閱讀書籍:在關係破滅時,分手者可能希望透過尋找關係中的錯誤、解釋分手的原因,做為因應分手後悲傷的策略之一。而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藉由閱讀書籍,如心靈、哲學、詩集等等,可能從書本中獲得反思,並對自己和這段關係有更深的認識,亦是分手復原的一大基礎。
  2. 擴展生活中的體驗:透過實際的行動,分手者有機會去接觸更多過去未曾有的體驗,例如:獨自在外吃飯、報名烹飪課程、自助旅行等,擴展生活的多面性,不僅能夠協助分手者將重心從另一半身上轉移,亦可能在此過程中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進而肯定自己。
  3. 容許自己需要悲傷的時間:在分手的困頓當中,每個人都希望可以早點好起來;但悲傷總是需要時間的,從分手的震驚到接受分手的事實,並從中經驗到痛苦與失落,都是需要時間去體會和反思的。其中也存在著個別差異,每個人經驗悲傷的時間都不一樣,只是在分手的歷程上可能有相似的經驗與感受。
  4. 主動尋求親友的陪伴與幫助分手者在失去一段緊密的關係後,可能對自己有負向的評價,也體驗到生活是空虛寂寞的。此時主動尋求親人的支持與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能讓分手者感受到自己依然是被珍惜與疼愛的,也在被親人關愛、傾聽與回饋的過程中,逐漸產生自信與力量。
  5. 藉助心理諮商:分手者在面臨低落情緒時,可能感到孤單和慌張,想不出個所以然;此時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亦對分手的困頓經驗有所幫助。諮商提供分手者被傾聽的空間,且感覺到情緒被接納,進而重拾對關係的信任,以及更多的自我認識與省思。孫兆玓(2005)也提到,諮商是一個尋找自我的歷程,在諮商的過程中亦可能對分手事件和過去的關係產生新的觀點。 

        分手,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縱使分手很普遍,每個人在一生中也都會經歷到分手的可能,但相對於失去親人、考試落榜,分手卻更常被視為是「不被承認的悲傷」。事實上,親密關係的結束是「心裡的開大刀」,不應被輕描淡寫地帶過,而忽略了分手所帶來的危機和收穫。 

        在愛情的尾聲,請記得回來好好愛自己、照顧自己,也給彼此一些感謝與祝福。不管心中還存在著什麼,好好地學習告別與療癒,並在愛情的人生功課裡,試著圓滿地結束一份感情,將會是一場粹煉身心成熟的生命試煉。而分手,更是自我認識與成長的契機,讓我們有機會去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

參考文獻

  1. 呂坤政(2008)。因第三者介入之青年男性分手失落經驗與悲傷復原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
  2. 林涵雲(2013)。失戀的復原之旅—二千憶年來的一道光。諮商與輔導,328,54-57。
  3. 修慧蘭、孫頌賢(2003)。大學生愛情關係分手歷程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5(4),71-92。
  4. 孫兆玓(2005)。情傷經驗者在完形取向諮商中的改變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5. 羅子琦、賴念華(2010)。大學生走出愛情分手困頓經驗之心理歷程研究。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9,1-32。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