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模擬信函輔導:生涯贏家

老師:您好

我覺得我不了解自己,生涯規劃是什麼?怎樣去選擇工作,將來才不會後悔?如何對茫茫的就業市場,有所認識?如何成為生涯贏家?我應該繼續升學還是就業?

老師,我有時覺得對什麼都沒有興趣,這是怎麼回事?面對複雜的社會環境,不同的人,是否有不同的差異?
築夢的人敬上

給築夢的人:

了解自己可經由記日記、聽演講、看書、課業篩選、打工、課外活動、心理測驗、午夜觀心自在,老師同學回餽等方法。

生涯規劃是因為生命有限,個人的成長學習是無止境。人的時間、精力、資源、才情、金錢都是有限的,運用有限的資源去創造最大、最適合每個人的人格特質,讓生命潛能充份運用,達到自我實現,是生涯規劃的中心精神。

無論科系職業選擇應先考慮自我特質包括興趣、能力、工作價值觀、人格特質、心理需求及工作所帶來的生活形態。「後悔」是覺得對自己交待不過去才產生的。所以事先做準備,事後就沒理由後悔。事先做準備的技巧重點如下:

該工作至少是自己「有點興趣的」。
工作的環境條件至少是自己覺得還可以的。
工作所要求的能力不能恰巧是自己「比較差別」那一種能力。
該工作對我的回報至少有一、兩種是我認為很有價值的。
把自己搜集的資料和所考慮的過程記錄下來,以便日後了解選擇是怎麼做出來的。至於對茫茫就業市場了解包括蒐集職業相關資訊、視聽資料、電腦輔助系統、校友座談實習、訪問工作世界的人、參觀工廠建教合作實地工作、模擬情境如面談及職業戲劇。

首先了解職業世界,一般而言可由兩個向度加以分類,其一為人-物,其二為資料--思考。有些工作較常接觸人如教師、推銷員;有些傾向於接觸事物如搬運工人、科學家。有些工作需要創建思考如文學家、藝術家。有些工作屬於資料處理性質,如秘書、銀行行員。了解自己的個性傾向接觸人或事,較偏好於使用思考或處理資料,再進一步對該類型職業領域做進一步探索,會是認識工作世界最佳起步。

至於如何成為生涯贏家有以下八點:
1.建立創新的工作理念。
2.培養自信心。
3.設立可行確實的目標。
4.掌握有利資訊、尖端科技。
5.力求卓越、不斷接受挑戰。
6.有效管理能力-時間管理、壓力管理、心理管理。
7.克服困境和倦怠。
8.時常充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本身應該繼續升學還是就業?回答這問題應劃清界線,把較不需要考慮的因素先擺到一邊,包括以下的如:別人會怎麼想我的選擇,選擇那種是較有志氣的表現,那一種比較有前途?因為升學和就業兩條路都是靠人走出來的。

最重要想想現階段的我是什麼狀態,如果您是:現在對讀書充滿熱忱和興趣或覺得讀起書來很有成就感,那就適合選擇升學。您可以自己問自己以下問題:

是否喜歡讀書?
是否對某科某領域感興趣?
能力考的上嗎?
如果您是:覺得想出去闖闖社會,覺得這麼多年的讀書生活壓抑得很辛苦,使得自己比較能從實際的生活經驗中學習,比較無法由課本中學習,那就適合選擇就業。想就業也可以問自己下以問題:

學生生活如何?
就業喜歡嗎?
至於覺得對什麼都沒有興趣,或在職業興趣測驗上每一種得分都很低,有幾個可能性:

對社會中大部分的行業不甚了解,從門外摸索,不容易實現興趣。
自己的興趣已經很固定,很清楚地設定在一特定的、較不普遍的工作上, 其他種類都不考慮。
對目前生活沒有滿足感,對未來感到茫然。
所以出現失去方向感的困惑和無力感。可以找輔導老師討論自己情形,分析自己是屬於那種狀況。 複雜的社會人之不同各如其面,在做決策時,的確會有些不同,學者Arroba(l977)曾列舉六種類型:

邏輯型(Logical):對於各項考慮冷靜而客觀,最後的決斷基於最有利的考慮。
沒頭沒腦型(No thought):人云亦云,隨風飄飛,無法做客觀的評斷。
猶豫型(Hesitant):幾番考慮,逡巡不定,往往在最後關頭,仍然無法下定決心。
情緒型(Emotional):忽冷忽熱,忽晴忽雨,所下之決定,但憑一己主觀之偏好或喜愛。
順從型(Compliant):屬於「你好-我不好者」,決策之選定常受環境之影響。
直覺型(Intuitive):根據自己對正確性或必然性的感覺來下決定,不太考慮外在環境的正確或必然性。

祝 夢想實現
諮商中心 謹覆

--------------------------------------------------------------------
摘錄自清華大學導師雙週刊第三期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