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感覺,其實你懂1:面對青少年的沉默,該怎麼辦?
這陣子網路上最常使用的語言莫過於「BJ4」(諧音:不解釋)了,這是當一個人想傳達出他的想法卻又懶得解釋一大串原委時就會這麼說,發音念起來實在是很灰諧。但是,當青少年開始不像以前那樣會解釋他的想法、變得不說話,甚至將沉默作為溝通的方式,身為大人的我們也能像看待網路語言那樣輕鬆地一笑置之嗎?
【你家的青少年「變」沉默了嗎?】
家裡有已經過青春期的小孩的家長大概會有很類似的經驗:「奇怪,他以前都很喜歡跟我講話、問他事情他也都會回答、也會以我的意見為主,怎麼現在不但不太聽我的話,甚至都不講話了呢?那個聽話的小孩哪裡去了?」在此有必要先區分一下,有些青少年從小的氣質本身就比較木訥內向,那是他與生俱來的。當然,也有一群青少年,可能因為經歷嚴重的創傷或日常生活的重大事件而導致他的緘默,以後若有機會再討論這些青少年。我要討論的是另一群:在進入青春期階段,才逐漸或突然變得沉默的青少年。
【「沉默」為何讓人難受?】
市面上已經有好多親職教育的書籍針對處理青少年「沉默的問題」提供了很多的技巧,因此筆者想跳脫這樣的思維,試著從我們自身的角度來想想看:「沉默」這個東西,為什麼讓我們這麼難受?
先問問自己,面對青少年的「沉默」,你的感覺是什麼?緊張?擔心?還是生氣呢?其實,如果你有以上的情緒也無妨,這都是很正常的感覺。筆者剛開始從事兒童和青少年輔導工作時,只要遇到他們不講話,我就會很緊張,因為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會不會是因為討厭我?而相較於筆者,家長看到青少年沉默,心裡的那份焦慮肯定是更多的。但是,為什麼光是「不講話」就讓我們這麼不舒服呢?
沉默之所以令人難受,一來當然是因為「說話」已經是我們再習慣不過的溝通方式了,「你不講話,我怎麼知道你在想什麼?」而對長輩而言,問了話卻得不到青少年的回答,也會覺得不受尊重。但是你有想過嗎?青少年的「不說話」是不是碰到了我們心裡某一個不愉快的經驗呢?有沒有可能是從小我們就被教導「不回話是不禮貌的」?有沒有可能是我們曾經認真的要說些重要的話,但被我們覺得重要的人給忽略了?或者,有沒有可能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是很孤單的,常常不被注意、不被重視呢?如果是第一個,那是我們從小就被教導的,那我們有必要再去看看:「這些以前大人所教的,全然都是對的嗎?我自己的想法又是什麼呢?」,如果是二或三,相信那對每個人都會是蠻受傷的經驗,即便我們長大成人、當了父母親、甚至忘了這些經驗了,可是這個傷卻還是巧妙的住在我們內心的某個地方。每次在遇到相似的狀況時,它就會悄悄地裂開、刺痛我們的心。這樣說來,青少年的「不講話」只是一種行為,而讓我們這麼不舒服的,卻有可能是那些深埋在我們心中久遠的、難受的事件。
【面對沉默,我們可以做什麼?】
你一定也有沉默的時候,對吧?不講話是因為什麼呢?可能是不想講、不知道怎麼講、不知道該不該講、不敢講、不爽(對某人)講,甚至是「哦!原來這也要講出來啊?」。你看,光是一個「不講話」就有很多種原因吧!大部分上述的原因都是因為你還沒準備好,所以沒有說出來。可是你是不是卻曾經因為還沒準備好說話,結果惹來誤會或被責備的慘痛經驗呢?
在課堂上,最常讓我停下來特別處理的就是當青少年欲言又止、或者他擺明懶得講的時候。「反正講了也只是被罵得更慘啊,那乾脆就不要講。」這是我最常聽到青少年所說的。對我而言,溝通的挫折經驗常常是讓青少年選擇沉默的原因之一。什麼是挫折的經驗?舉凡因為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而被罵、因為不講話而被罵、經常被誤會,或者因為表達的技巧不好而被取笑等等。於是我做的事情只是停下來、專心地看著他,慎重的邀請他繼續說話。我也曾經誤解青少年的想法而被白眼,所以只好說:「對不起,我好像誤會你了,你可以再說一次嗎?」,當然,我還是會找機會告訴他:「被誤會的感覺一定不好,但你剛剛表達的方式(白眼或嗆聲)我覺得不太舒服,這是不是也常讓你被別人誤會?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呢?」身為大人的我們別忘了:若要青少年尊重我們,我們也得尊重他們。
聰明的家長如你,大概都知道自己青少年沉默當下的心情是什麼。如果真的沒有把握,可以試著表達關心就好(關懷的眼神、溫柔地拍拍肩、給一杯茶),等到你覺得青少年情緒比較穩定時再邀請他說說看。然而,一般的狀況,「傾聽」會比「批評(如:這件事情你做得不好…)」或「建議(哎呀,你應該要…)」來得更安全一些。我不認為青少年的脾氣一定很火爆,但我相信青少年得要面對許多的困難,他們的表面總是裝得酷酷的,內心卻很忙亂:他們希望自己長大、卻害怕被賦予太多責任、害怕自己表現不好;他們還是想要(也是真的需要)被關懷與疼愛,卻害怕說出口、也擔心被說是幼稚,好多的兩難在他們的內心拉扯著。
【其實,你懂青少年的心情】
每一個家長都是自己孩子的專家,我相信你多少都懂得孩子的心情,但光是面對他們的不言不語,自己的情緒可能就會被引發了,再加上無法與他們溝通的挫折感、以及兼顧工作與經濟的種種壓力,常常在一瞬間就會跟孩子爆發衝突。所以下回當孩子選擇沉默時,不妨試著先關心他們,當他們願意說出口時,記得提醒自己這是一個再寶貴不過的機會了,耐心地聽、不輕易批評或給建議。多多累積這樣的溝通方式,相信你也會是孩子喜歡聊天的對象唷!
作者:胡展誥
經歷:中輟生輔導教育、北市立中崙高中代理輔導教師兼輔導組長、社會福利機構兒童及青少年團體帶領員
學歷: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
專長:團體輔導、親子議題、青少年議題、自我探索、生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