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我的婚姻誰做主-娘家的角色

年輕人總會覺得婚姻是兩個人的事,不希望家人管太多,但是婚後如果遇到問題呢,其實多數人還是選擇回家訴苦,尤其當家庭支持力量足夠的時候,那回娘家就往往成為婚姻衝突後的第一個選擇。

娘家的幫忙都是正面的嗎?心理師有一個親戚,老公外遇,她氣得不得了搬回娘家住,並誓言要給那個負心漢一個教訓,媽媽愛女心切果然做了必要的準備,當母女到夫家興師問罪的時候(其實經過二個禮拜當事人已經沒有那麼氣了,心理也有原諒對方的打算),丈母娘劈頭一頓痛罵,一聲令下隨行的大漢把那負心漢打了一頓。這一頓把這一段婚姻直接打散,雖然當事人都有意重修舊好,但雙方家長堅持不行,尤其男方家長反應激烈,最後只好以離婚收場。日後有機會跟這位親戚聊了一下,她只是苦笑,因為她也說不上來到底是誰的錯,她只知道這個結果不是她想要的。

輔導過一個中年婦女,她一直覺得老公對她不好,情緒激動想要離婚甚至自殺,過程中她不斷的跟娘家媽媽及弟弟訴苦,之後她選擇離家出走搬回娘家住,弟弟相當不錯,告訴姊姊沒關係,家人絕對支持她,甚至告訴我的個案不用擔心經濟的問題,家產她可以分一份(這個家族之前的傳統女生是不能分家產的)。看到這裡或許你會為這個有情有義的娘家喝采,豎起你的大拇指;但之後劇情急轉直下,經過沉澱與諮商之後個案認知到”婚姻不是只要求對方愛自己就夠,結婚並不代表愛情永固,生活也絕不是既然他要跟我結婚就要愛我,愛我就必須要為我做我認為他應該做的事”這種簡單而不切實際的邏輯,再加上女兒電話跟簡訊溫情攻勢,她想回家了,雖然老公並未給她滿意的答案,但她願意試試看重新經營婚姻,看來事情似乎往一般預料的大結局發展,沒想到這時候弟弟跳出來了,語氣強烈的告訴姊姊”我並不看好姊夫會改變,如果妳真的想回去的話我也沒有權力反對,這是妳自己選擇的道路,只是如果妳又不幸福的話不要再來找我們了”。聽到這一段話這個姊姊猶豫了,她問我該怎麼辦,身為心理師的我並不能幫她做決定,但我感受到她真的很痛苦,最後我告訴她想清楚未來的日子她想跟誰過?怎麼過?作為她決定的藍本,如果決定了就用心去經營,就算失敗了至少自己曾經努力過,她點點頭表示願意試試看,但我還是深切的感受到她的擔心與不安。

從上面兩個例子我們看到努力認真幫我們的人似乎有時候未必能提供我們真正的幫助,甚至會造成我們另一層面的壓力,但是當我們受到委屈的時候她們又是最佳的訴苦對象,那到底該怎麼做會比較好呢?事情必須回歸原點,那就是要讓可以幫我們的人具備完整的資訊,他們絕對不能只擔任垃圾桶的角色,因為那會造成關鍵時候的誤判。所以當我們有委屈的時候當然可以回娘家訴苦獲得精神與現實上的支持,但平常甜蜜的時候請記得不要只沉浸於兩人世界,也要讓關心我們的人了解另一半的好與付出,那真正遇到事情的時候就不會是一群比自己還衝動的人來出頭,而會是真正幫得了我們的正義之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呂謂正臨床心理師

現任:安立診所臨床心理師、六竹診所臨床心理師、居善醫院臨床心理師、台北監獄性侵害團體帶領心理師、玄奘大學應心系兼任講師、新竹縣市中小學駐點輔導心理師、新竹縣市生命線特約講師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