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辨與對話之間成長
最近這段時間,每天都可以從報紙上看到有關學運的新聞,不論是否親臨現場參與靜坐抗議,大家都或多或少、主動被動的參與了這個歷程,情緒上也許也經歷了生氣、憤怒、混亂、麻木、無望…等等複雜的波動。
其中,最大的衝擊就是人際互動。原本親密的家人、志同道合的麻吉,忽然之間因為立場不同,一夕反目,甚至相互攻擊,漸行漸遠;即便是站在同一陣線,也有人因為彼此的激烈言行而備感壓力,更有許多持著中立觀點的人被強逼表態或是被指責兩面討好,友誼關係產生質變。面對如何在衝突中學習溝通,不少人感到焦慮茫然,只好選擇自我孤立或是漸漸沉默…
這樣的變化對人們而言,的確是個危機,但也是個轉機,它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檢視自己的想法,學習如何面對衝突,包容多元觀點,並練習溝通表達。畢竟很多東西若是單純地用二分法來決定,只會帶來分裂,人際友誼亦然。
【理智判斷,別被情緒左右】
在學運沸沸揚揚之際,不少學生或親子因為認知不同而翻臉,甚至有同學指責父母是失敗主義者,或將不贊同自己意見的朋友貼上背叛標籤,只要發現在網路或FB上不同的論述,就號召網路鄉民人肉搜索,或是大肆撻伐,人我之間劍拔弩張,充滿緊張氣氛,到最後往往事實為何並不重要,聲勢高張才是重點。
人是非理性的,很容易受到操弄,尤其台灣電視不少談話性節目所邀請的來賓往往用著誇張的言詞,戲劇張力十足的語調,順便帶著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表情闡述單一觀點,若是不加思索地照單全收,坐在電視機前吸收這些簡化的資訊,我們的理性很容易就被情緒所牽動,淪陷於單純的敵我二分法。相對的,如能放下既有成見,主動涉取跟此議題的有關資訊,平心靜氣的閱讀各方觀點,整理比較,反而能讓我們對它有更深入和全面性的了解,而不會人云亦云。
過去大學生對於公共事務的參與較為冷漠無感,而這次的經驗正好讓青年學子意識到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必須化被動為主動,更積極的了解社會議題。回歸校園後,日常生活更應該努力涉獵公共議題,注意國家發展局勢以及國際動態,勤於思考判斷,讓真理越思越明,才能避免激情的誤導。
【拒絕單一故事,在思辨中成長】
奈及利亞旅美作家Chimamanda Ngozi Adichie曾在他的演講中提到單一故事的危險性。單一故事的危險性在於它呈現的並非謊言而是事實,只不過是片面的事實,而片面的事實往往比謊言的殺傷力更為可怕。單一故事會造成刻板印象,而刻板印象的問題就是他們並非不正確或欺騙,而是資訊的不完整。就像非洲有其苦難之處,但也有美好的部分。他強調:「要完全的瞭解一個地方或是一個人,但不去瞭解全部的故事,是不可能的。述說單一故事的後果是人們的尊嚴被奪去,讓我們看不到人類的平等,只強調我們有多麼不同,而不是我們的相同處。」單一故事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偏見、敵視和誤解。
遺憾的是,在這台灣這片土地的人民,似乎很習慣被單一故事所餵養,接收片面之詞。其實每件事情都有其正反二面和利弊得失,除了堅持自己是對的外,更要承認對方也有對的部分,願意敞開心胸去對話,願意認真去看看對方所提供的資訊,加以檢核,而非全然拒絕和否定。睜開眼睛去看,打開耳朵去聽,並付諸行動主動了解,從“單一故事”中跳脫出來,公民素養才能越臻成熟,民主社會才能更有希望。
【多元意見,相互尊重溝通】
有些學生表示在這段期間面臨很大的壓力,因為立場不同,好友情緒性的發言讓自己很受傷;也有些學生表示:「保持中立不可以嗎?我明明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朋友卻仍要我選邊站呢?」「為什麼我的中立卻被朋友指責兩面討好?」「當我不想討論這樣的議題時,我可以如何說出內心不舒服的感受?」看得出來人際關係,因為理念不同產生不少掙扎和衝突。
也許藉由這次的經驗,我們會發現關於「尊重和包容」,其實我們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事實上,「理念和價值觀」多數是很難論斷是非對錯,而是必須相互尊重的,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尊重你發表的自由和權利。可惜的是,有的人會打著正義的旗子,攻擊有別於己的論述。在這個時候,面臨表達挑戰的你,不妨先沉澱整理自己的思緒,想想在這件事情上你意見為何?你希望藉由和他的溝通獲得什麼樣的結果?眼前所認識的這個同學朋友,他是怎樣個性的人?我可以透過何種方式跟他溝通會比較好?對於可能的溝通結果,我是否有心理準備?
多元觀點需要被傾聽和包容,但若覺得表達之後可能帶來的友誼裂痕,是你所不樂見的,則不妨鼓起勇氣說明:「當我看到很多好友因為討論這樣的議題,而產生友誼的撕裂時,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和遺憾,我不希望這件事情對我們的關係造成影響,因此目前我不太想談這件事,也希望你能尊重。」明確表達自我立場,促進彼此的理解。
【回歸生活,面對生命挑戰】
當活動落幕,我們慶幸自己何其幸運能生長在這個能自由表達意見的時代裡,並參與了一場盛事,創造了一段歷史。但激情總有結束的一天,日子不會永遠停留在吶喊和搖旗,回到生活軌道,終究得重新扛起自己作為學生的本分和責任。
這時,除了調整作息,回到上課下課的規律步調外,也可試著平靜自己曾經激動的情緒,不妨找個時間靜下心來,好好回顧這段日子的林林總總,問問自己經驗到什麼?又學習到什麼?發現自已哪些嶄新的面向和可能性?又有哪些不足和待充實的部分?然後回歸到學生的角色,善用這個角色在求學階段好好地吸取知識養分,重新出發。若是覺得自己難以跳脫反對角色,情緒無法平復,也許可以找幾個志同道合的好友,彼此抒發這段時間的所見所感,或是用筆寫下自己的心得,記錄這段日子的體悟。如果發現周遭同學都已正常運作,而自己卻激情難了,甚至談話中仍經常充斥著擦槍走火的爭執時,就要求助專業,找諮商中心的老師好好聊聊,整理思緒一番。
【用愛與包容豐厚生命】
聖嚴法師說過:「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此時此刻正是練習慢慢放下的時候,帶著所學到的經驗,不留戀別人所貼的光環,因為屬於自己的未來,尚待開創,生命的挑戰仍會一波波的襲來,毫不留情,我們必須勇敢超越!
也許朋友或親子之間的立場曾經迥異,但何不拍拍肩,相視微笑,重新擁抱,畢竟我們曾經認真的發表看法、交流心聲,在衝突中慢慢的親近。這段民主的路,正一步步緩慢推進著,我們不僅必須學會愛,更要學會放下仇恨,在包容和尊重的態度中,透過不斷地傾聽和對話,開展彼此的視野和觀點,豐厚自我,接納他人,學習做個更成熟的公民!
----
作者:黃玲蘭諮商心理師
現任:自由工作者,交通大學諮商中心兼任諮商師,新竹市生命線員工協助服務中心特約顧問等
其中,最大的衝擊就是人際互動。原本親密的家人、志同道合的麻吉,忽然之間因為立場不同,一夕反目,甚至相互攻擊,漸行漸遠;即便是站在同一陣線,也有人因為彼此的激烈言行而備感壓力,更有許多持著中立觀點的人被強逼表態或是被指責兩面討好,友誼關係產生質變。面對如何在衝突中學習溝通,不少人感到焦慮茫然,只好選擇自我孤立或是漸漸沉默…
這樣的變化對人們而言,的確是個危機,但也是個轉機,它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檢視自己的想法,學習如何面對衝突,包容多元觀點,並練習溝通表達。畢竟很多東西若是單純地用二分法來決定,只會帶來分裂,人際友誼亦然。
【理智判斷,別被情緒左右】
在學運沸沸揚揚之際,不少學生或親子因為認知不同而翻臉,甚至有同學指責父母是失敗主義者,或將不贊同自己意見的朋友貼上背叛標籤,只要發現在網路或FB上不同的論述,就號召網路鄉民人肉搜索,或是大肆撻伐,人我之間劍拔弩張,充滿緊張氣氛,到最後往往事實為何並不重要,聲勢高張才是重點。
人是非理性的,很容易受到操弄,尤其台灣電視不少談話性節目所邀請的來賓往往用著誇張的言詞,戲劇張力十足的語調,順便帶著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表情闡述單一觀點,若是不加思索地照單全收,坐在電視機前吸收這些簡化的資訊,我們的理性很容易就被情緒所牽動,淪陷於單純的敵我二分法。相對的,如能放下既有成見,主動涉取跟此議題的有關資訊,平心靜氣的閱讀各方觀點,整理比較,反而能讓我們對它有更深入和全面性的了解,而不會人云亦云。
過去大學生對於公共事務的參與較為冷漠無感,而這次的經驗正好讓青年學子意識到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必須化被動為主動,更積極的了解社會議題。回歸校園後,日常生活更應該努力涉獵公共議題,注意國家發展局勢以及國際動態,勤於思考判斷,讓真理越思越明,才能避免激情的誤導。
【拒絕單一故事,在思辨中成長】
奈及利亞旅美作家Chimamanda Ngozi Adichie曾在他的演講中提到單一故事的危險性。單一故事的危險性在於它呈現的並非謊言而是事實,只不過是片面的事實,而片面的事實往往比謊言的殺傷力更為可怕。單一故事會造成刻板印象,而刻板印象的問題就是他們並非不正確或欺騙,而是資訊的不完整。就像非洲有其苦難之處,但也有美好的部分。他強調:「要完全的瞭解一個地方或是一個人,但不去瞭解全部的故事,是不可能的。述說單一故事的後果是人們的尊嚴被奪去,讓我們看不到人類的平等,只強調我們有多麼不同,而不是我們的相同處。」單一故事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偏見、敵視和誤解。
遺憾的是,在這台灣這片土地的人民,似乎很習慣被單一故事所餵養,接收片面之詞。其實每件事情都有其正反二面和利弊得失,除了堅持自己是對的外,更要承認對方也有對的部分,願意敞開心胸去對話,願意認真去看看對方所提供的資訊,加以檢核,而非全然拒絕和否定。睜開眼睛去看,打開耳朵去聽,並付諸行動主動了解,從“單一故事”中跳脫出來,公民素養才能越臻成熟,民主社會才能更有希望。
【多元意見,相互尊重溝通】
有些學生表示在這段期間面臨很大的壓力,因為立場不同,好友情緒性的發言讓自己很受傷;也有些學生表示:「保持中立不可以嗎?我明明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朋友卻仍要我選邊站呢?」「為什麼我的中立卻被朋友指責兩面討好?」「當我不想討論這樣的議題時,我可以如何說出內心不舒服的感受?」看得出來人際關係,因為理念不同產生不少掙扎和衝突。
也許藉由這次的經驗,我們會發現關於「尊重和包容」,其實我們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事實上,「理念和價值觀」多數是很難論斷是非對錯,而是必須相互尊重的,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尊重你發表的自由和權利。可惜的是,有的人會打著正義的旗子,攻擊有別於己的論述。在這個時候,面臨表達挑戰的你,不妨先沉澱整理自己的思緒,想想在這件事情上你意見為何?你希望藉由和他的溝通獲得什麼樣的結果?眼前所認識的這個同學朋友,他是怎樣個性的人?我可以透過何種方式跟他溝通會比較好?對於可能的溝通結果,我是否有心理準備?
多元觀點需要被傾聽和包容,但若覺得表達之後可能帶來的友誼裂痕,是你所不樂見的,則不妨鼓起勇氣說明:「當我看到很多好友因為討論這樣的議題,而產生友誼的撕裂時,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和遺憾,我不希望這件事情對我們的關係造成影響,因此目前我不太想談這件事,也希望你能尊重。」明確表達自我立場,促進彼此的理解。
【回歸生活,面對生命挑戰】
當活動落幕,我們慶幸自己何其幸運能生長在這個能自由表達意見的時代裡,並參與了一場盛事,創造了一段歷史。但激情總有結束的一天,日子不會永遠停留在吶喊和搖旗,回到生活軌道,終究得重新扛起自己作為學生的本分和責任。
這時,除了調整作息,回到上課下課的規律步調外,也可試著平靜自己曾經激動的情緒,不妨找個時間靜下心來,好好回顧這段日子的林林總總,問問自己經驗到什麼?又學習到什麼?發現自已哪些嶄新的面向和可能性?又有哪些不足和待充實的部分?然後回歸到學生的角色,善用這個角色在求學階段好好地吸取知識養分,重新出發。若是覺得自己難以跳脫反對角色,情緒無法平復,也許可以找幾個志同道合的好友,彼此抒發這段時間的所見所感,或是用筆寫下自己的心得,記錄這段日子的體悟。如果發現周遭同學都已正常運作,而自己卻激情難了,甚至談話中仍經常充斥著擦槍走火的爭執時,就要求助專業,找諮商中心的老師好好聊聊,整理思緒一番。
【用愛與包容豐厚生命】
聖嚴法師說過:「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此時此刻正是練習慢慢放下的時候,帶著所學到的經驗,不留戀別人所貼的光環,因為屬於自己的未來,尚待開創,生命的挑戰仍會一波波的襲來,毫不留情,我們必須勇敢超越!
也許朋友或親子之間的立場曾經迥異,但何不拍拍肩,相視微笑,重新擁抱,畢竟我們曾經認真的發表看法、交流心聲,在衝突中慢慢的親近。這段民主的路,正一步步緩慢推進著,我們不僅必須學會愛,更要學會放下仇恨,在包容和尊重的態度中,透過不斷地傾聽和對話,開展彼此的視野和觀點,豐厚自我,接納他人,學習做個更成熟的公民!
----
作者:黃玲蘭諮商心理師
現任:自由工作者,交通大學諮商中心兼任諮商師,新竹市生命線員工協助服務中心特約顧問等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