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閱讀分享:告白】當倫理與正義分歧,你該選哪邊?

[告白]博客來書籍介紹連結[博客來書籍簡介]

◎2009本屋大賞第一名,新人湊佳苗打敗東野圭吾、伊坂幸太郎名家,聲譽鵲起
◎至今總銷量已破280萬冊,全新校園犯罪書寫,真正影響力驚人的小說
◎改編電影代表日本角逐奧斯卡外語片,松隆子主演,蟬聯暑假4週冠軍,破14億台幣
◎「誰殺了老師的女兒,血債血償的復仇授課」,豪華限定電影書腰版限量上市
◎驚人的改編震撼大銀幕,書腰內附電影折價卷

  本書自從出版以來,即話題不斷,銷售屢創佳績。改編電影今年終於上映,由松隆子飾演那位痛失愛女、決定報復的老師,其演技備受矚目。其他主角還有飾演熱血老師的岡田將生,及飾演寵溺孩子的母親的木村佳乃。導演是導過《下妻物語》、《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的中島哲也。這個將一位老師和37位嫌疑犯中學生的對峙搬上大銀幕的故事頗令人期待。配合電影上市,時報也將這本小說加上電影書腰,重新再版。當倫理和正義分歧,你該選哪邊?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後來經她私下調查,原來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但殺人動機實在荒唐。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

  白,不是男女間的情感表白,而是多個角色的真實獨白。這些角色充滿戲劇張力,看似詭異莫測,我想這就是人們脫去道德包裝後,最赤裸的表演。書中的人物性格刻劃鮮明,透過不同角色的「告白」寫出人性的各個面向,從不同角度切入,一層層將事件真相還原至讀者眼前。

  子是一位中學女老師,未婚生下一女,用全心呵護著的女兒卻被自己的學生殺害,同時身為人母和人師的衝突將這個角色凸顯的更加恐怖難測。悠子在班上的結業式間接公佈殺人兇手,並宣稱在兇手的牛奶加入了含HIV病毒的血液,將恐懼散布到班上,希望透過群眾的制裁懲罰兇手。我覺得群眾的力量很恐怖,跟著起鬨是大眾不經思考就能做出的行為,有如現在網路世界中,在匿名的帳號後面,回應的文字往往失去理性,在激情與一味的附和中,有多少人追尋事情的真相?人們依附在大眾當中會較有安全感,似乎躲藏在其中時,不論說出或做出什麼平時不會去做的傷人的舉止,也能被合理化。這是盲從,是應該被檢討糾正的。

  為什麼聰明優秀的好學生修哉會踏入歧途,犯下罪行?我想是家庭的影響。母親的離去在他心中留下陰影,不願承認被母親拋棄,希望能再次得到母親的愛。在成長的關鍵期間,父親與其再婚的繼母應該更加關心這個孩子,卻將修哉隔離到另一個空間,格格不入的修哉於是將心靈寄託到遙遠的母親,希望能追隨她。本來是想以優秀的發明吸引母親注意,但媒體大肆的報導弒親的「露娜希事件」蓋過修哉在科展優異表現的光芒,於是修哉覺得做壞事才是偉大的。這是我們病了的媒體,過度的渲染和偶像化罪犯,詳細描述犯案的過程、大畫面播出犯人無悔改之意的言詞,場景營造得像英雄赴義一般,容易讓人效尤。現在資訊如此發達,若媒體煽動的字句不加以控制,總以聳動的標題或照片來吸引觀眾,勢必對整體社會有不良的影響。

  日日本地震的新聞,台灣媒體與日本媒體的報導方式就有很大的出入,台灣過分激情與不經求證的報導太多,缺乏同理心的採訪方式更是讓許多民眾罵聲連連。校園霸凌事件頻傳,是否也是模仿的效應?媒體的影響力很大,其工作者應該更具道德感,否則誰知道會有多少接收了不當訊息的觀眾成為另一個修哉呢?

  直是班上不特別受到注目的學生,在各方面表現平平,卻有一個對自己期望過高的母親。他是個善良體貼的孩子,總希望能達到母親期望讓她開心,卻因為難以達成而更加自卑,倘若母親能發現小直的優點,並接受小直的平凡,相信這將是一個幸福的家庭。我們常常看見家長期望孩子成為自己心中的優等生,造成孩子無形中承受過大的壓力,這份負擔給予再多疼愛也難以解除,反而容易扭曲孩子的價值觀。許多衣食無缺的小孩,在父母的溺愛下自我感覺良好,常有讓人費解的霸道行為,但缺乏嚴厲指正的教育又讓他們在外常常犯錯而受罵,優越感和自卑感並存,是現在常見的問題。

  直因為想要受到肯定而加入殺人計畫,之後又因自責放棄自己的生命,本性善良的他怕將病毒傳染出去選擇與世隔離的生活,這樣狹隘的空間使他內心更加封閉,最終竟也走向弒親一途,想必是疼愛他的母親始料未及的。小直其實是愛他的母親並且也知道母親愛他的,兩人若能有良好的溝通,就不會有悲劇發生了。故事中,小直的父親對家庭的關心也顯得太少,或許這是社會裡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常發生的狀況,現在雙薪家庭漸增,家長在工作之餘是否也能兼顧到孩子的教育是一大課題。我想孩子也該成為主動的一方,尤其大學之後活動繁多,往往忽略了家庭的重要,在外地念書的學子可能很久才回家一趟。但我們應該知道家人是有力的後盾,對家裡多付出一些關心,也同時能從中得到力量,將更有面對問題的勇氣。

  後回到悠子老師的復仇,真是讓人不寒而慄的一段。最終兩個殺人兇手都親手殺了自己的母親,這個引導式的復仇計畫比死刑更加恐怖。但我們真的有制裁別人的權利嗎?死刑廢除與否一直吵得沸沸揚揚,我們是否有權決定結束一個人的生命有很大的爭議。生命的可貴是大家認同的,那麼對於不珍惜生命的人我們該如何看待?道德倫理和法律規範制定出秩序,但「正義」要怎麼定義,人人心中的答案恐怕不同。我們又如何去執行自己的正義?我不認同悠子的方式,他間接傷害了更多無辜的人,並不能說是公平的制裁。在法治社會理應還是該訴諸法律,法律將給未成年的孩子一個機會──或許被害者的家屬無法接受,但即使犯人受到懲罰,家屬可能也未必因此好過。但若大家都私下執法,我想社會只會有更多混亂。

  白是一個含有很多議題的書,讓人從中發起很多思考,推薦給大家。

 

作者:Eclair/清華大學電機所碩士班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