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會怎樣X人際:理解,是為了看見不同的「可能性」
去年秋天,艾拉帶著興奮的心情,成為了大學新鮮人,成績優異的她,不意外地考上了人人夢寐以求的第一志願,滿懷壯志地期許自己能在大學四年裡大展身手。時間走得飛快,一個學期過去了,過完寒假,同學們紛紛回到學校上課,只是,早八的必修課堂上並沒有見到艾拉的身影,幾次點名後,任課老師發覺艾拉的曠課情形嚴重,於是撥了電話到諮商中心找我,討論該如何幫助艾拉。
第一次見到艾拉的時候,我有些驚訝,她蒼白的臉上掛著重重的黑眼圈,毫無生氣,顯得疲倦極了,一點都不像是二十歲的年輕女孩兒會有的模樣。我邀請她坐下聊聊,正想開口關心她,只見艾拉的眼淚簌簌地流了下來,淚珠一顆接著一顆、停不下來,彷彿在訴說這些日子有多麼難熬;
這段時間裡,她不敢告訴家人自己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深怕家人會失望,也不敢找同學傾訴,擔心自己這麼「魯」(loser),沒有人會願意幫忙她。
艾拉告訴我,大學以前,她最擅長的就是念書,過去總能從容應付的課業,現在卻成了最大的夢魘,每天被作業進度追著跑不說,最令人挫折的莫過於,無論多麼努力也跟不上其他同學,漸漸地,艾拉越來越沒有自信,連坐在課堂裡的勇氣都沒有,於是她開始缺課,每次考試都徘徊在及格邊緣,作業也常是和同學借來抄寫,不然就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勉強交差了事。
她逐漸感覺到,自己對於學校課業越來越沒有興趣,大學殿堂的模樣似乎和她想像的有很大的落差,她一直認為只要考上好的大學、好的研究所、找到好的工作,美好的人生就能實現,她從沒想過自己所構築的理想藍圖,會在大學第一年就受到考驗,但她害怕一旦離開學校,將會一無所有,於是只能一直硬撐、選擇忍耐,只是她慢慢意識到,自己似乎離心中那幅幸福人生的圖像越來越遠……
艾拉的經驗可能是很多同學曾遭遇或正在經歷的,能夠進入名校就讀是許多人的夢想,這不僅僅是對個人能力的偌大肯定,也帶來一種很高的榮耀感,甚至會把名校當作美好人生的保障。對於幸福人生的渴望是很自然的,那會讓人充滿了能量,願意勇往直前,然而,通往幸福的路徑並不是只有單一選項,許多事物都要親身嘗試過後,才能知道適不適合自己。
就拿艾拉的例子來看,艾拉在高中的時候,非常擅長數理科目,於是很直覺地選擇了理工科系,直到進入大學、上了幾門課後,才發覺自己對這個科系沒有興趣,她知道如果不做任何改變,狀況只會越來越糟糕,然而,名校的光環卻成了緊箍咒,牢牢地圈在艾拉的心上,讓她被框在原地不敢離開。
我進一步邀請艾拉思考:「剔除了某某大學的身分後,如果你要和別人自我介紹,你會怎麼說?」艾拉思考了好久,卻遲遲回答不出來,過往的她只專心做好一件事—讀書,對於世界認識的不多,也很少去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是什麼,所以一旦對目前所學缺乏興趣,就很容易被困住,感覺到無路可走。
另外,也有些同學會告訴我要改變已經為時已晚,比方很多人都會說:
「已經來不及了,我都唸到大四了,才轉系已經太遲了。」
「我想從理工科系轉到人文學科,那不就必須比其他同學晚畢業?!」
「好不容易拿到碩士學位,卻不去當工程師,那之前學得不就都白費了?!」
不管哪一種說法,都是在表達一件事:對於改變的恐懼。的確,改變非常需要勇氣,因為那意味著我們要離開原本熟悉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舒適圈,重新去探索與開發,你必須比其他人更堅強,花費更多心力,這聽起來確實一點都不輕鬆!然而,不正是因為停留在現在的狀態中,已經讓你不舒服、沒活力,我們才需要去做點不同的事嗎?
但所謂的改變,並不是要你未經思考馬上休學,或突然做出驚天動地的決定,而是希望你能培養出一種「允許自己還有其他可能性」的態度。事實上,改變永遠都不會太遲,過去累積的經驗絕對不會白費,這些挫折與辛苦,都將成為你在探索過程中的經驗提醒,或許未來的某一刻就會派上用場(但是你必須耐心等待)。如果你願意從框住自己的小房間走出來,邀請你開始做點不同的事!
所有的改變都需要準備。我們每個人就像航行在海洋的一艘帆船,如果啟航前沒有定位,一定會迷失在茫茫大海中。所謂的定位,指的是「找回玩心」與「自我探索」,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然後重新啟航。
「玩」是每個人與身俱來的能力,如果你有機會接觸到兒童,你會發現對小朋友們來說,玩耍就像呼吸一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當然,我們也都曾經是他們其中的一個,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被要求某些更重要的事,應該排在第一順位,例如:讀書、課後補習……等。久了之後,我們便忘記了要去玩,還有怎麼玩。
這裡所說的玩,並不單純只是為了打發時間滑手機、玩線上遊戲或是夜唱K歌,而是一種積極的眼光,一種對世界好奇的眼光,也就是說你要帶著好奇心去探索這個世界,然後你可以從中發現哪些事情是你感興趣的,或能讓你專注在其中的。
你是否曾有過一種經驗,全神貫注於某件事而渾然忘我的狀態,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這經驗讓你感到如此美好、滿足、有成就感,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把這種心理狀態稱為「心流」(Flow)。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體驗,但不會平白無故地來到你面前,你必須從現在開始帶著玩心去探索,然後,終於能發現自己的各種可能。
人生是自己的,即便是最疼愛你的親人、最親密的朋友,也無法代替你過你的人生,當然,如果比起過得舒心、自在、有活力,名聲還有他人的想法,對你來說更重要,你當然可以選擇停在原地,但是不要忘記了,一味的忍耐,絕對不是幸福的保證,為什麼呢?因為假裝的事物無法長久,真實的樣貌總有一天會被揭露出來。
如果你願意鼓起勇氣去探索新的可能,你會發現世界好寬好廣,還有太多太多你從沒看過的模樣等著你,就像1994年的電影《阿甘正傳》(Forrest Gump)裡,主角阿甘的母親所說的:「人生有如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將嚐到哪種口味。」(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雖然面對未知總是讓人害怕,但不要輕易低估自己的能耐,從現在開始,嘗試每天讓自己冒一點險,勇敢便能一點一點地慢慢堆疊,不需要名校畢業證書,你的無所畏懼便讓你自帶光芒、閃閃發亮。
----
作者/多凜 目前為執業諮商心理師
第一次見到艾拉的時候,我有些驚訝,她蒼白的臉上掛著重重的黑眼圈,毫無生氣,顯得疲倦極了,一點都不像是二十歲的年輕女孩兒會有的模樣。我邀請她坐下聊聊,正想開口關心她,只見艾拉的眼淚簌簌地流了下來,淚珠一顆接著一顆、停不下來,彷彿在訴說這些日子有多麼難熬;
這段時間裡,她不敢告訴家人自己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深怕家人會失望,也不敢找同學傾訴,擔心自己這麼「魯」(loser),沒有人會願意幫忙她。
艾拉告訴我,大學以前,她最擅長的就是念書,過去總能從容應付的課業,現在卻成了最大的夢魘,每天被作業進度追著跑不說,最令人挫折的莫過於,無論多麼努力也跟不上其他同學,漸漸地,艾拉越來越沒有自信,連坐在課堂裡的勇氣都沒有,於是她開始缺課,每次考試都徘徊在及格邊緣,作業也常是和同學借來抄寫,不然就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勉強交差了事。
她逐漸感覺到,自己對於學校課業越來越沒有興趣,大學殿堂的模樣似乎和她想像的有很大的落差,她一直認為只要考上好的大學、好的研究所、找到好的工作,美好的人生就能實現,她從沒想過自己所構築的理想藍圖,會在大學第一年就受到考驗,但她害怕一旦離開學校,將會一無所有,於是只能一直硬撐、選擇忍耐,只是她慢慢意識到,自己似乎離心中那幅幸福人生的圖像越來越遠……
艾拉的經驗可能是很多同學曾遭遇或正在經歷的,能夠進入名校就讀是許多人的夢想,這不僅僅是對個人能力的偌大肯定,也帶來一種很高的榮耀感,甚至會把名校當作美好人生的保障。對於幸福人生的渴望是很自然的,那會讓人充滿了能量,願意勇往直前,然而,通往幸福的路徑並不是只有單一選項,許多事物都要親身嘗試過後,才能知道適不適合自己。
就拿艾拉的例子來看,艾拉在高中的時候,非常擅長數理科目,於是很直覺地選擇了理工科系,直到進入大學、上了幾門課後,才發覺自己對這個科系沒有興趣,她知道如果不做任何改變,狀況只會越來越糟糕,然而,名校的光環卻成了緊箍咒,牢牢地圈在艾拉的心上,讓她被框在原地不敢離開。
我進一步邀請艾拉思考:「剔除了某某大學的身分後,如果你要和別人自我介紹,你會怎麼說?」艾拉思考了好久,卻遲遲回答不出來,過往的她只專心做好一件事—讀書,對於世界認識的不多,也很少去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是什麼,所以一旦對目前所學缺乏興趣,就很容易被困住,感覺到無路可走。
另外,也有些同學會告訴我要改變已經為時已晚,比方很多人都會說:
「已經來不及了,我都唸到大四了,才轉系已經太遲了。」
「我想從理工科系轉到人文學科,那不就必須比其他同學晚畢業?!」
「好不容易拿到碩士學位,卻不去當工程師,那之前學得不就都白費了?!」
不管哪一種說法,都是在表達一件事:對於改變的恐懼。的確,改變非常需要勇氣,因為那意味著我們要離開原本熟悉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舒適圈,重新去探索與開發,你必須比其他人更堅強,花費更多心力,這聽起來確實一點都不輕鬆!然而,不正是因為停留在現在的狀態中,已經讓你不舒服、沒活力,我們才需要去做點不同的事嗎?
但所謂的改變,並不是要你未經思考馬上休學,或突然做出驚天動地的決定,而是希望你能培養出一種「允許自己還有其他可能性」的態度。事實上,改變永遠都不會太遲,過去累積的經驗絕對不會白費,這些挫折與辛苦,都將成為你在探索過程中的經驗提醒,或許未來的某一刻就會派上用場(但是你必須耐心等待)。如果你願意從框住自己的小房間走出來,邀請你開始做點不同的事!
所有的改變都需要準備。我們每個人就像航行在海洋的一艘帆船,如果啟航前沒有定位,一定會迷失在茫茫大海中。所謂的定位,指的是「找回玩心」與「自我探索」,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然後重新啟航。
「玩」是每個人與身俱來的能力,如果你有機會接觸到兒童,你會發現對小朋友們來說,玩耍就像呼吸一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當然,我們也都曾經是他們其中的一個,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被要求某些更重要的事,應該排在第一順位,例如:讀書、課後補習……等。久了之後,我們便忘記了要去玩,還有怎麼玩。
這裡所說的玩,並不單純只是為了打發時間滑手機、玩線上遊戲或是夜唱K歌,而是一種積極的眼光,一種對世界好奇的眼光,也就是說你要帶著好奇心去探索這個世界,然後你可以從中發現哪些事情是你感興趣的,或能讓你專注在其中的。
你是否曾有過一種經驗,全神貫注於某件事而渾然忘我的狀態,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這經驗讓你感到如此美好、滿足、有成就感,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把這種心理狀態稱為「心流」(Flow)。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體驗,但不會平白無故地來到你面前,你必須從現在開始帶著玩心去探索,然後,終於能發現自己的各種可能。
人生是自己的,即便是最疼愛你的親人、最親密的朋友,也無法代替你過你的人生,當然,如果比起過得舒心、自在、有活力,名聲還有他人的想法,對你來說更重要,你當然可以選擇停在原地,但是不要忘記了,一味的忍耐,絕對不是幸福的保證,為什麼呢?因為假裝的事物無法長久,真實的樣貌總有一天會被揭露出來。
如果你願意鼓起勇氣去探索新的可能,你會發現世界好寬好廣,還有太多太多你從沒看過的模樣等著你,就像1994年的電影《阿甘正傳》(Forrest Gump)裡,主角阿甘的母親所說的:「人生有如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將嚐到哪種口味。」(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雖然面對未知總是讓人害怕,但不要輕易低估自己的能耐,從現在開始,嘗試每天讓自己冒一點險,勇敢便能一點一點地慢慢堆疊,不需要名校畢業證書,你的無所畏懼便讓你自帶光芒、閃閃發亮。
----
作者/多凜 目前為執業諮商心理師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