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手機依賴不困難
文/實習心理師 唐莉媙
「每到睡前,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滑一下手機,確定沒有新訊息了,才肯安心入睡;又或是坐在書桌前想著要在時間內完成報告,但才開始沒多久,就開始把注意移到手機上,點開社群網站、玩玩遊戲,該做的事總是做不完。」
相信很多人對於以上例子應該都不陌生,明知道過度的使用手機會影響我們的時間規劃、生活作息、視力健康等,但不滑手機卻又感到焦躁不安,甚至當手機不在視線範圍內,會有緊張、煩躁不安。若你有這些狀況,或許你被「手機依賴症」給「賴」上了。
一、你有手機依賴症嗎?
智慧型手機已成了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很多人幾乎整日不離身,手機很方便,我們透過手機有更多的交流與互動,但同時也觀察到日常生活中有這樣的現象:搭乘交通工具時,不管是站著或是坐著,我們都在滑手機;等車、等紅綠燈時的小空檔,也趁空隙滑個手機;開會時講者在台上滔滔不絕,台下的人卻專注地滑手機;家庭聚會本該是閒話家常、促進情感交流的場合,卻每個人一手扒飯一手滑手機;睡覺前也必須持續的滑著手機,以確認自己當日並沒有遺漏任何的訊息。你也有這樣的狀況嗎?小心你可能已經有手機依賴症的現象。
「手機依賴」現象的原因是人們不想錯過任何關於身邊朋友、名人,甚至泛泛之交的消息或狀態,和物質成癮類似,若失去手機就好像失去了身體的一部分,讓人產生了難受的「戒斷反應」,產生出「煩躁、困惑、焦躁、易怒、不安、緊張、焦急、痴迷、沉溺、驚慌、猜忌、生氣、孤獨、依賴、消沉、神經質、偏執」等情緒。具體來說,就是對使用手機有不可控制的渴望,不使用手機時,會感到痛苦,這些行為會直接影響到使用者的人際關係、工作,甚至是日常生活的正常運作。
二、何謂手機依賴症
「手機依賴症」又稱為「智慧型手機成癮」(Smartphone Addiction),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新型心理症狀,尤以青年白領女性、中年男性和大學生這三大群族最容易出現。手機依賴症屬於行為成癮,和上網成癮本質一樣,會出現過度使用手機、戒斷反應、對日常生活的功能造成損害,更進而影響人際關係,而對於手機的依賴更因具有廣泛性和隱蔽性的特性,對我們所帶來的生理、心理危害更大。
因此,若你有這樣的狀況,就請您多注意手機依賴的問題,這些包括:
‧一直沒來由地查看手機
‧手機不在身邊,就會焦躁不安
‧為了花時間玩手機而避開社交互動
‧半夜醒來查看手機
‧用手機太久導致課業或工作表現退步
‧影響其他生活功能正常運作
三、如何對抗手機過度依賴
要改變一個持續已久的行為是不容易的,每個人都有明知道需要改變,但卻一直拖延改變的習慣行為,要改變需要足夠的動機(motivation)。心理學家詹士、普羅契卡與卡羅、狹克禮門提(Prochaska Clemente, 1982)提出改變輪(Wheel of Change),這是一個有關行為改變的模式。改變輪理論中提出,人的行為改變有6個階段,分別為懵懂期、沉思期、決定期、行動期、維繫期及復發期。你自己或者你身邊也有手機成癮的朋友嗎?請大家一同參考這六個改變階段來一同對抗手機過度依賴症吧。
(一)懵懂期~你還沒發現自己手機成癮嗎?
此階段的人會認為自己沒有需要改變,或是還沒有查覺到手機依賴對自身的影響,此時可鼓勵對方去思考自己的手機使用狀況。以下為激發動機的方法,開始檢視自己是否有手機依賴的現象:
-
注意自己是否最近手機用得有點兇,影響到上課的專注力的現象。
-
注意自己是否因為眼睛使用過度,使得眼睛容易感到疲勞、看起來紅紅的?
-
注意自己是否當在上課或開會時把手機收起來,會有點坐立不安的感覺?
-
注意自己是否在與大家吃飯時,卻一直在滑手機,而這樣的舉動讓其他人的感受不太好?
(二)沈思期~想要戒又怕戒不掉好焦慮啊!
在沈思期這階段,內心會產生許多矛盾掙扎的狀態,既想改變又拒絕改變,可評估其改變的動機,並瞭解在改變的歷程中矛盾是正常的。以下表格可以幫忙我們更認識面對改變會經歷的內在矛盾:
|
好處
|
壞處
|
持續依賴手機
|
不會感受到立即的壓力
放鬆
解除焦慮
持續享樂
|
浪費時間
睡眠時間受影響
課業成績或工作表現受影響
視力受影響
|
改變對手機的依賴
|
改變現狀
有更充足的時間可利用
睡眠時間更充裕
生活作息較規律
眼睛的負擔減輕
與現實朋友連結增加
|
不能再休息了
無法立刻得知最新消息
|
好壞優劣的分析,我們除了了解所經歷的矛盾掙扎外,也同時知道不改變的風險,及改變後帶來的好處,並進而肯定想要改變的動機。
(三)準備(決定)期~好!我就來試試看戒掉對手機的依賴吧!
此階段的人開始產生「我得對這問題想點辦法」的念頭,此時可幫助對方準備改變的計畫。以下為建立計畫的方法參考:
-
建立清醒的自我認識,意識到手機依賴的問題,並且有決心去改變不良的使用習慣。
-
開始省思使用手機的習慣,以及這習慣對自己身心健康的影響,透過省思覺得手機依賴對自我的影響,進而可以制定改變計畫。
-
思考自己想透過使用手機獲得什麼,並思索除了透過手機或是可連結網路的3C產品,還有什麼方式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比較不會對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四)行動期~成效的出現
此階段的人為了開始改變而採取行動,也能看到採取這些行動後,對手機使用的頻率有明顯下降,這時可以肯定對方成功的行為改變,同時支持對方未來面對改變可能會面臨的障礙。
-
「我已經克服了60%的困難了,還剩下40%的挑戰,好像沒有原先想像的這麼困難。」
-
「我已經成功維持三天減少手機使用量了,我一定還能做得更好。」
-
「我已經成功維持一週減少手機使用量了,我發現若手機沒在身邊,沒有以前那麼焦慮了,這感覺真的很好。」
-
「這真的很不容易,但是我成功做到了!」
-
「沒錯,我真的很棒!我成功克服大多數人無法克服的事情。」
(五)維持期~我要怎麼維持我的改變呢?
此階段的人保持行動期的成果並避免復發,此時可再次強化自己或對方改變的動機。以下方式可作為強化行為的參考:
-
「經過這段時間的改變,我發現我是有行動力的,這能幫助我克服困難。」
-
「我已經成功維持改變一段時間了,現在我可以想想未來會出現何種阻礙,面對這些阻礙時,我可以怎麼去因應。」
-
列出自己成功的方式,並持續進行。
-
列出未來可能面臨的阻礙,並制定因應計畫克服阻礙。
-
回想成功的過程,再次體驗成功帶來的正向感受。
(六)復發期~我還是有點忍不住滑手機……
此階段的人會再度產生對手機的依賴,但我們必須知道,再度產生對手機的過度依賴是正常的表現,此時可鼓勵自己回到沈思期重新開始。以下方式可作為相關的建議參考:
情境一:「雖然我已經維持一段時間減少使用手機了,但最近再度產生對手機的依賴,這讓我感到有點挫折,但我回頭去看我這段時間的改變,我已經成功維持兩週減少使用手機了。」
再度產生對手機過度依賴是正常的表現,不因一次的失敗便消極以對,此時可以去回想自己成功改變的過程,並透過給予自己正向肯定,鼓起勇氣去發現最近遭遇哪些困境,使自己再度產生對手機的依賴,此外,更需要相信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情境二:「我嘗試過了,但我不覺得我辦得到去減少使用手機,我根本無法讓手機不在我身邊,這對我來說太痛苦了,我覺得要改變很困難。」
可以先肯定自己已經嘗試過的改變,但似乎在執行的過程中遭遇到較多阻礙。此時可以想想你期望達到的目標為何?假設目標為一天使用手機的時間8小時,減少為一天使用2小時,可以怎麼做?是否是一次減少許多時間而感到困難,能否將減少的量調整至合理的範圍內,以增進改變的信心,例如,第一週先減少使用一小時,等達到後再逐步減少時間,或許對於改變的壓力及焦慮感也會相對減低。
適當的使用手機,能夠讓你更能夠與資訊連結、瞭解新知,但被手機控制住可就不好囉!很多人都覺得口袋空空沒放手機時有點焦慮,甚至將手機當成自己的世界,去任何地方都機不離身,抑或在生活中遭遇明顯的壓力事件時,如:面臨親子或師生衝突、學業壓力、兩性關係或感情不順遂等等,更容易依賴手機以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壓力,使得我們更難從手機的濫用中抽身而出。
若您有類似的困擾,您也能尋求專業協助,學習放鬆練習、自我覺察、轉念、自我激勵等方法,減輕我們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依賴,讓我們一起成為使用手機的主人吧。
參考文獻
你有「手機成癮症」嗎?快來檢測一下吧!(2016年7月)。「社會新鮮事、心理師開講」。取自https://ppt.cc/fzsXcx
楊筱華(譯)(1995)。動機式晤談法:如何克服成癮行為戒除前的心理衝突(原作者:William R. Miller & Stephen Rollnick)。台北市:心理(原著出版於1991)。
賴倩瑜(2014年4月)。動機式晤談法。取自https://ppt.cc/fA2zex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