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時間的小偷說Bye-Bye
常常聽到同學抱怨:「報告太多,考試快到,時間不夠用?」接著,尾隨而至的多半就是煩躁焦慮的心情。其實在這個講求速度的年代裡,與時間賽跑幾乎是家常便飯的事,很多人更是逃脫不掉被時間追趕的惡夢。尤其對大學生而言,除了讀書課業需要照顧之外,還有社團、課外活動,甚至與同學、戀人、師長和父母關係的經營。因此,要如何減少時間的浪費,掌握住生活的節奏,悠遊其中,是一門現代學子需要學習的功課。
【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生活中每天都有大大小小事務需要處理,但是其中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卻各不相同。急迫的事是指非常緊急而無法耽擱的事,重要的事則是跟你的人生或生命目標息息相關的事。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先沉澱自己的心,想清楚,未來五年或十年,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是什麼?所以在目前的生命階段裡,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那麼這一年、這一個月需要完成的目標或結果又是什麼?才不會讓自己陷入每件事看起來都很重要且急迫的盲點裡。
然後試著根據上述這個原則處理你的事物,每個周末瀏覽一次下週的行事曆,每天晚上睡前也先想想自己明天必須完成哪幾件事,並排定它們的重要順序。確立目標之後,從第一件事開始做起,做完第一件再做第二件,這樣即使今天只完成三件事,也會是最重要的三件。其次,試著排開其他不相干的事,例如:今天中午十二點以前要讀完一份報告,那麼在這之前,就把手機關掉,也不去碰電腦,在完成這個目標之前,不分心去做其他工作,因為「專注」是時間管理最重要的法門。
【排除意外的干擾】
是否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原本只是想上網查報告的資料,卻被某個網站吸引住,忍不住點了二下進去瀏覽,一抬頭卻發現已經過了三個小時。或是自己待在寢室唸書,結果室友下課回來,原本只是想抬頭打聲招呼,一哈啦卻一發不可收拾?相信這些都是我們經常有的經驗。要想抓住這些時間的小偷,你不妨花一個星期的時間,觀察記錄下自己時間的使用方向以及經常被哪些事物干擾,然後思考排除干擾的策略。像是查資料時,「承諾」自己決不去按點別的網站,或是知道自己愛聊天,乾脆到圖書館唸書。尤其當學期末迫近之時,課業壓力更是繁重,善用之前的觀察,找出自己的黃金時段,將最花腦力或較難的課業放在這個時段來處理,而將瑣碎的事物放在零散的時段去做,才能提高效率。當然別忘了想想什麼樣的環境能讓自己較專心,有的人喜歡聽音樂,有的人則是希望讀書時不要有任何聲響,這是非常個人化的。
【運用集中與分散原則】
當然,在每學期開學之初,授課的教授會先說明課程要求的報告或考試。面對需要完成較複雜的報告或是考試範圍很大時,我們可以試著用「分散」原則,因為如果要把事情集中在很短的時間處理,難免會讓自己承受極大的壓力,心裡產生抗拒,能拖則拖,草草了事,這是非常可惜的。因此適當的切割,分幾個階段按步就班來做,比較能夠降低焦躁,例如:若是期末要繳交報告,則可以和同組夥伴討論好,第一個月大家收集資料,接下來兩週確定好報告架構,第三階段就進入動筆組織,最後留一周再次檢視全文,然後繳交。但是千萬記住,要掌握好時間與進度。
其次,運用「集中」原則來管理你的生活。對於不是很重要的電話或是簡訊,不要立刻回覆。你可以將生活中的事物做適當的集中處理,例如將需要用到電腦的事情安排在同一時段,像是上網查資料和看mail;或是若安排早上要上圖書館,則可以用三個小時看書,另一小時查做報告所需要的資料。這樣才不會讓時間被過度的切割,零散的難以運用。
【善用適當的工具】
要想管理好時間,還需要善用身旁的工具。首先組織好你的工作區域,要想提升效率,第一就是把桌面清理乾淨,環視桌面,拋棄那些不再使用的東西,而對那些不必要或是不需要立即使用的物品則應該收到其他地方,千萬別把桌子當做資源回收箱,擺了一堆雜物,讓自己分心。接著可以用兩個籃子,採取輸入與輸出的原則,一個放「待完成」事物,一個放「已完成」事物。讓資料的擺放有條不紊,且適當歸類並標示清楚,才不會老發生「要用時卻找不到」的窘境。
再則,每學期初試著列出你需要讀的課業範圍和完成的報告,然後逐一問問自己:「若我想弄懂這個課業範圍或是完成這份報告作業,必要的工具是什麼?」協助你的資源可能是紙筆電腦,可能是相關的參考書籍、paper,更可能是學長、老師等人脈資源,藉由適當的工具,協助自己做有效的理解或整理,才能完成任務。
上帝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的時間,但是讓二十四小時變大或變小,就跟每個人的使用方式息息相關。時間有如生命的原料,千萬不可浪費,讓我們一起學習透過輕重緩急的評估、排除不必要的干擾,善用工具以及集中分散原則,掌握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
作者:黃玲蘭諮商心理師
現任:自由工作者,交通大學諮商中心兼任諮商師,新竹市生命線員工協助服務中心特約顧問等
【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生活中每天都有大大小小事務需要處理,但是其中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卻各不相同。急迫的事是指非常緊急而無法耽擱的事,重要的事則是跟你的人生或生命目標息息相關的事。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先沉澱自己的心,想清楚,未來五年或十年,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是什麼?所以在目前的生命階段裡,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那麼這一年、這一個月需要完成的目標或結果又是什麼?才不會讓自己陷入每件事看起來都很重要且急迫的盲點裡。
然後試著根據上述這個原則處理你的事物,每個周末瀏覽一次下週的行事曆,每天晚上睡前也先想想自己明天必須完成哪幾件事,並排定它們的重要順序。確立目標之後,從第一件事開始做起,做完第一件再做第二件,這樣即使今天只完成三件事,也會是最重要的三件。其次,試著排開其他不相干的事,例如:今天中午十二點以前要讀完一份報告,那麼在這之前,就把手機關掉,也不去碰電腦,在完成這個目標之前,不分心去做其他工作,因為「專注」是時間管理最重要的法門。
【排除意外的干擾】
是否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原本只是想上網查報告的資料,卻被某個網站吸引住,忍不住點了二下進去瀏覽,一抬頭卻發現已經過了三個小時。或是自己待在寢室唸書,結果室友下課回來,原本只是想抬頭打聲招呼,一哈啦卻一發不可收拾?相信這些都是我們經常有的經驗。要想抓住這些時間的小偷,你不妨花一個星期的時間,觀察記錄下自己時間的使用方向以及經常被哪些事物干擾,然後思考排除干擾的策略。像是查資料時,「承諾」自己決不去按點別的網站,或是知道自己愛聊天,乾脆到圖書館唸書。尤其當學期末迫近之時,課業壓力更是繁重,善用之前的觀察,找出自己的黃金時段,將最花腦力或較難的課業放在這個時段來處理,而將瑣碎的事物放在零散的時段去做,才能提高效率。當然別忘了想想什麼樣的環境能讓自己較專心,有的人喜歡聽音樂,有的人則是希望讀書時不要有任何聲響,這是非常個人化的。
【運用集中與分散原則】
當然,在每學期開學之初,授課的教授會先說明課程要求的報告或考試。面對需要完成較複雜的報告或是考試範圍很大時,我們可以試著用「分散」原則,因為如果要把事情集中在很短的時間處理,難免會讓自己承受極大的壓力,心裡產生抗拒,能拖則拖,草草了事,這是非常可惜的。因此適當的切割,分幾個階段按步就班來做,比較能夠降低焦躁,例如:若是期末要繳交報告,則可以和同組夥伴討論好,第一個月大家收集資料,接下來兩週確定好報告架構,第三階段就進入動筆組織,最後留一周再次檢視全文,然後繳交。但是千萬記住,要掌握好時間與進度。
其次,運用「集中」原則來管理你的生活。對於不是很重要的電話或是簡訊,不要立刻回覆。你可以將生活中的事物做適當的集中處理,例如將需要用到電腦的事情安排在同一時段,像是上網查資料和看mail;或是若安排早上要上圖書館,則可以用三個小時看書,另一小時查做報告所需要的資料。這樣才不會讓時間被過度的切割,零散的難以運用。
【善用適當的工具】
要想管理好時間,還需要善用身旁的工具。首先組織好你的工作區域,要想提升效率,第一就是把桌面清理乾淨,環視桌面,拋棄那些不再使用的東西,而對那些不必要或是不需要立即使用的物品則應該收到其他地方,千萬別把桌子當做資源回收箱,擺了一堆雜物,讓自己分心。接著可以用兩個籃子,採取輸入與輸出的原則,一個放「待完成」事物,一個放「已完成」事物。讓資料的擺放有條不紊,且適當歸類並標示清楚,才不會老發生「要用時卻找不到」的窘境。
再則,每學期初試著列出你需要讀的課業範圍和完成的報告,然後逐一問問自己:「若我想弄懂這個課業範圍或是完成這份報告作業,必要的工具是什麼?」協助你的資源可能是紙筆電腦,可能是相關的參考書籍、paper,更可能是學長、老師等人脈資源,藉由適當的工具,協助自己做有效的理解或整理,才能完成任務。
上帝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的時間,但是讓二十四小時變大或變小,就跟每個人的使用方式息息相關。時間有如生命的原料,千萬不可浪費,讓我們一起學習透過輕重緩急的評估、排除不必要的干擾,善用工具以及集中分散原則,掌握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
作者:黃玲蘭諮商心理師
現任:自由工作者,交通大學諮商中心兼任諮商師,新竹市生命線員工協助服務中心特約顧問等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