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變心不變-如何與空巢期家人維持自在的家庭關係
「小明,學校還好嗎?什麼時候要回家啊?你很久沒回來了欸!」
「不要出去夜唱到那麼晚,外面很危險啊!沒事就回宿舍休息!」
進入大學階段,多半同學離開原本習慣的家庭,開啟專屬自己的生活,練習建立與高中前不同樣態的人際關係,同時也為自己的生涯與未來做探索和準備。然而在面對不同生活經驗的轉換階段,你是否有這樣的感受,總覺得家人關懷隨處可見,不僅會在自己最忙碌的時候打過來、心情差的時候給予問候,甚至原本想要好好回覆家人的關懷時,卻也因為家人一再地追問與關心而被磨得沒有耐心。
你心裡的聲音可能是:沒有不喜歡爸媽,但他們有時真的讓我壓力好大,也想要好好關心家人,卻不僅沒有關心到,反而還起了衝突,這到底是怎麼了呢?在這階段的相處似乎感覺卡卡的。讓我們停下腳步,思考一下這階段的關係是怎麼了?家人怎麼了?似乎上了大學後,他們變得比以往更擔心、更焦慮?
或許,家人正經歷了「空巢期」的階段,讓我們試著了解甚麼是空巢期,以及如何與空巢期的家人相處。
一、何謂空巢期?家人會有什麼變化?
在家庭發展階段之成人生命週期,面對著孩子離開原生家庭獨立生活,稱為「空巢期」。空巢期的家人,不僅往往要面對家庭關係型態改變,也從原本的照護者角色的責任漸漸脫離,變成更專注於自我,或者是婚姻關係。
當然,我們都可以了解,家人從一個習慣了將近二十年的模式當中轉變,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焦慮與壓力的情緒。此外,從發展階段角度來看,根據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論,成年中期正是以家庭與工作為生活主場景的階段,重視照護與生產力,故也不難了解,面臨到空巢期的家人,家庭照護的角色被硬生生地抽走,會是多麼大的起伏。在這樣的複雜情緒,對孩子的關心也轉換到另一種形式,舉凡電話、通訊軟體訊息等,也聽到不乏諸多人抱怨家人總是時不時就打來,或者重複著說過的話題、一再提醒的內容。對於家人的愛,都在這些頻繁關注所產生的煩悶中被淹沒了。
二、與空巢期家人的互動樣態-自我獨立vs.家庭關係
家人面臨成年中期,是著重於家庭照護與生產力的,那身為孩子的我們呢?同樣以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論,身在成年早期,獨立發展關係正是需要面臨的挑戰,因此會發現孩子的想望,與家人的期待之間是有所出入的。當孩子致力於獨立發展自己生活圈的同時,家人卻因為漸漸失去家庭照顧角色而感到衝突與焦慮,實則因為父母與孩子正處於發展上的不同階段,彼此需求間的差異,更容易帶來關係上的衝突。
故在大學階段,也不難看見,當家人越努力把我們抓緊,我們越會想要想辦法擺脫,進而衍生出不接電話,或是可能想要三兩句打發家人的狀況。雖然有時會被這樣的行為引發出愧疚與罪惡感,過去是如此地看重家人,為什麼現在反而越來越不耐煩?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同時也在發展另外一個「自我分化」的能力,練習建立與家庭關係的界線,如何在家庭親密感與自主獨立當中取得平衡,也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三、建構新的家庭互動
(一)、營造新生活型態,讓家人不僅於只有關注在自己身上
既然無法正面突破,那就用新奇的方式來獲得解方!試著回想過去家庭的互動裡面,是否家人總是圍繞在你的身上?若是如此,則或許可以在我們離家的時候,與家人共同建立新的生活型態。例如養寵物(以領養代替購買),或是種種花草,讓家人能有新的專注對象,不僅可以分散壓力,也能讓互動之間有多的話題,增進關係。此外,思考家人是否曾經提過想要做,但礙於時間關係很少去做的事情?提醒家人可以嘗試找回遺落的興趣,透過自己離家的空白時間,除可做為工作外的調劑,或許也能夠讓家人逐漸將重心回到自己身上,擁有自我快樂的生活。
(二)、回家時間預報
面對到家人常常詢問何時回家,不論學校離家裡多遠多近,都試著讓家人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回到家。一方面可以讓家人安心,另一方面也能夠試著將回家視為生活的規劃,放入行事曆中,在忙碌生活可以不忘與家人親近。重要的是,透過這樣有結構的回家時間,能夠讓家人知道,即便你在外奮鬥,還是「會回來」的,而不是如青春小鳥一樣一去不復返。在小時候的我們,總會期待著爸媽下班回來陪伴我們;然而現在當我們成為一個有能力的大人,也需讓爸媽知道,我們是惦記他們的,不會因為進大學就斷了親密連結。
(三)、主動關心與聯繫的魔力
有時候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家人總會在自己最忙的時候,或者是心情最不穩定的時候打來,導致有時候又會演變成一個衝突場面。家人覺得你都不關心他們,你覺得自己為什麼不論如何都很難讓他們滿意,但或許很多時候,其用意無發是要傳達對於彼此的關心與愛。如果家人選的時間總不對自己的頻率,那主動出擊就變成很重要的一環。可以在自己心情較穩定的時候,或者是突然想起的時候,撥個電話回家關心,不僅可以讓自己專心地與家人互動,也能夠自己決定聯繫的頻率,或者可以約定彼此都有空的時間,好好地關懷與聯繫,不管是透過訊息或是電話等,讓彼此了解,我們都有將對方好好地放在心上。
身為大學生,不僅要好好照顧自己,也需要照顧家人。總是希望有一天可以成為一個獨當一面、不讓家人擔心的大人,但在這個階段裡面,或許我們也是嘗試著如何傳達對家庭的關心,也不會失去自主性的歷程。了解家人正面臨的空巢期,更能夠理解為何他們如此緊迫,當理解背後因素之後,更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範圍提供適度的關愛,維繫形變心不變的自在家庭關係。
參考資料
- 志祺七七X圖文不符(2019年9月11日)。為什麼空巢期爸媽想跟你好好相處,卻事與願違?跟爸媽輕鬆相處其實有訣竅。取自 https://youtu.be/gGzOQjSa8CM
- 圖文不符(2019年12月4日)。寫給正離家的你|#應對空巢期父母懶人包。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simpleinfo/posts/1329716490537788
- 林淑玲、李明芝譯(2014)。發展心理學。台北:學富文化。
- 孫頌賢、施香如、蔡美香(2019)。家庭關係中親密與自主的平衡。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6,1-16。
- 黃千慈(2004)。空巢期父母親子關係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 劉芮妤(2017)。同伴動物對空巢期家庭之影響。諮商與輔導,379,33-36。
- 鄧筑霞(2017)。父母自我分化程度與家庭空巢期適應。諮商與輔導,377,35-38。
----
撰文者:柯喬騰 實習諮商心理師
學歷:國立台南大學 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 三年級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106級
專長:自我探索、生涯發展、多元性別議題、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