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學年度第九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林文蘭教授
105學年度第九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
人社院 學士班與社會學研究所 林文蘭副教授
黑暗之光、風中哨音:一起走過廣袤之土
那天和文蘭老師在傍晚約訪,到達老師研究室時,老師泡好了茶示意我坐到會客桌,我們一起喝著熱茶,東南西北地亂聊。
偏鄉教育的震撼
聊到老師進入教育界的契機,她說從小就立志要成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大學時修讀中等教育學程,然後從臺大社會系碩士班畢業後到臺東教書。原本打算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她,在當時認為自己就讀社會學,一直待在學院沒有進入社會各種場域切身理解和實踐實在說不過去,因此暫緩進修的規劃。再加上文蘭老師從小學到碩班打桌球和曾獲選縣市傑出運動員的經驗,最後她選擇落腳在一所相當特別的學校:「國立臺東體中」,它是一所培育原住民運動選手的體育學校。
在臺東的三年歲月中,偏鄉的教學經驗讓文蘭老師遭遇到一場文化震撼!她當時不僅負責各種社會學科,學校更拜託她在輔導室協助認輔同學,或是在教務處幫忙跨校選修事務。她語重心長的說:幾乎每個同學都想要靠著優異的體育表現,期盼未來能夠在社會上翻身。她看到許多坐冷板凳的選手、受運動傷害所苦的選手、術科表現不好就認為人生彷彿見不到光的選手。因此,老師要面對的課題林林總總,包含:緩解體育生的訓練和比賽壓力,培養體育生的一技之長,帶領他們從事跨校選修。她認為假如體育生未來無法順利如願成為職業運動員,她希望可以協助他們發展第二專長,藉由了解學生的成長背景和家庭環境的影響,進而幫助他們培養自信。
透過與這群體育生和家長的互動,老師親眼見識了社會的多樣性,深刻地體會到漢人社會中以升學為目的和原住民族人的文化差異。儘管待在臺東的日子不長,但她認為那絕對是和學生教學相長、令人反思的三年!這些珍貴的教學歷練,更讓文蘭老師發現無論在教育體制、原住民政策或體育生的培訓制度上,臺灣社會還有許多有待進展的空間。因此,她決定重返校園攻讀社會學博士,並以《棒球作為原/圓夢階梯:教育體制、文化創生和社會階序繁衍》作為博士論文主題。
理解差異和尊重多元
當老師被問到關於偏鄉教育(東體)和頂尖大學(清大)在教學上的差異時,她質疑了頂尖大學的定義,並反問我:「你知道我們學校裡有多少原住民學生嗎?你知道他們遭遇到什麼樣的學習困境嗎?」她認為名校的光環往往會蒙蔽了我們能夠清楚看見差異和多樣性的雙眼,誤以為周遭同學們都來自於優渥的家庭背景和階級位置。不論是不是名校,不管在哪裡,都存在著多元和差異,也存在著弱勢和邊緣,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關懷和資源。她說這兩年她每學期導生人數平均超過四十人,包括:社會所、人社院學士班、轉學轉系生、國內交換生、中國交換生、拾穗、旭日、原住民、新住民、外籍生、師培的教育實習生。如果都往同學額頭上貼上頂大名校標籤,她會無法進入到不同學習主體背後孕育他們的生活世界。
她貼近學生的生活世界主要透過談話、書信、導聚、臉書或社團等互動形式,其中最關鍵的是懷抱著真誠開放的心,透過有溫度的互動,耐心共感的傾聽與同理,讓學生願意敞開自己、師生彼此交心。她始終認為只要心靈打開了,很多的難題就有突破的機緣。因為在當前快速的生活節奏下,越來越少人願意坐下來好好說話和傾聽,或是進行深度交流。在訪談的過程中,我感受到她藉由與學生的長時間互動和「搏暖」,運用各種策略讓學生充滿勇氣和力量,促使他們嘗試去面對難題,找出癥結,尋求解決之道,掌握人生的方向盤。
學術之外的導師精神
此外,我感覺到文蘭老師的教育熱情滿分,例如:第一節課就會記住每一位修課同學的名字,她更會仔細察覺誰沒來上課再加以問候。她希望建立一種師生互信的基礎。無論學生遭遇到學科壓力、參加演講或面臨情感困擾而無法到課,老師也能接受,她會盡力去體諒每個人不同的處境。文蘭老師認為無論是人際關係或感情問題,都是大學生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處理得很好,所以只要同學願意訴說,老師便願意傾聽。當被問到老師覺得為什麼自己會被遴選為傑出導師,她說可能是因為她盡可能做到同理共感吧!
老師的Office hour不曾限制長短,同學們討論的話題也不只限於學術,要談生涯、感情或人際,她都歡迎。我想文蘭老師大可不必面對學生的人際關係、感情問題和未來煩惱,因為那和學術無關。然而,她卻與許多同學共度生命中的關鍵時刻,她對學生的支持總是毫無保留,在學生需要的時刻也從不缺席。例如:轉系轉學休學、選課方向、生活適應、同儕互動、關係崩解、社交恐懼、躁鬱就醫、經濟困頓、親子衝突、家庭鉅變、親人往生、論文發表、田野難關、申請獎學金或國內外交換、報考研究所、職涯規劃。
她一再地認為,教育的意義和精神不只局限在學術課業。由於曾經擔任中學輔導老師的經驗,讓她警醒自己要保持關照學生隱形壓力的敏感度。文蘭老師的這份關懷,當然也出自她那敏銳的雙眼和細心體察。有學生更形容在她的研究室裡彷彿擁有許多秘密和「珍珠」,因為很多學生在此會暢所欲言或是宣洩哭泣。因為她的細心體察,更曾幫助一位同學度過生命關卡的艱難。老師回憶起某年冬天的一個夜晚,有位修課同學主動前來敲門求助,但早在開始聊天之前,老師就察覺到他的情緒不穩定,原來是遭遇到感情困擾。老師自認為當下其實沒有給出特別的建議,反而是嘗試認真傾聽,一談就是兩個小時,讓對方述說情緒的起伏。文蘭老師的敏銳觀察,以及學生理解到她是能夠傾聽的對象而向她求助,終於在最後平息了可能衍生的情侶分手風暴。
教學生也是交朋友:短暫交會、彼此為鏡、互放光芒!
文蘭老師說她教學生就像是在「交」朋友。說著說著老師拿起幾張擺在研究桌旁書櫃上的照片跟我分享,笑著像是在講家人,也像是在講朋友,一張張都是她和同學出去唱歌、爬山、騎腳踏車,一同聚餐出遊的珍貴回憶。她認為在學生的生命際遇中,每位老師都只是過客。關於生命的鼓動、待人處事之道和探索人生的方向,倘若能夠在師生短暫的交會之際,藉由彼此為鏡、映照呼應、互放光芒,她相信在彼此生命中都會留下深刻的痕跡。即便剎那,亦是永恆。
最後我問道:如果能夠和即將入學和即將畢業的「朋友」們說幾句話,會想要和他們說些什麼呢?文蘭老師勉勵即將展開大學生活的新鮮人:要在大學四年好好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成為自我。無論是透過學測或指考等不同管道進到清華,對系上所學一頭霧水的同學,或是被家長強逼而做出科系抉擇的人,接下來的日子都要學習獨立去面對。她期待新鮮人能夠:一方面、挖掘自己的興趣和潛力,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二方面、善用清華的資源和學習機會,拓展視野和多元觀點;三方面、為校園議題、公共事務和社會正義挺身而出,不要辜負家長、學校和國家的栽培。
至於對那些即將要畢業的「朋友」,文蘭老師則鼓勵他們要好好傾聽自己內心最深刻、最底層的聲音,然後再思考下一步要怎麼走。千萬不要迷失,不管遇到十字路口或是多條岔路,不要害怕找路或選錯路,也不要害怕和別人不一樣。因為失敗是人生道路上最珍貴的學習機會和養分,人生之路和未來方向都是靠自己一步步踏實走出來的!
時間一晃就過了兩個小時,研究室窗外的天色已經微暗。訪談結束之前,文蘭老師關心我的近況。儘管當下我並沒有說得太多,然而,就在與她分享的剎那間,我真正體會到為什麼文蘭老師會被遴選為傑出導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