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師生關係之經營

國小時,在「我的志願」的作文中,”在大學裡當教授”就是我的志向。雖然如此,在我念研究所階段時,我曾告訴我的專題指導教授,我更改我的志向為”到中學裡當老師”,因為我以為在中學裡的師生互動較為密切,那才是我嚮往的教育情境。
幾年過後,我還是依著親友的期待,念了博士、進了大學任教。第一年,我在大葉大學任教,那時我過得無憂無慮,而我也自評與學生們互動頗佳。不過,在那一年後,當我真正進入清大任教後,一度因為無形的升等與研究壓力,我開始懷疑”在大學裡當教授”是否真的是我發自內心的志向,甚至曾萌生想要換工作跑道的想法(當時想離開大專院校的教職工作)。
能夠到清大任教,是許多拿著博士學位想投身教育界、學術界者的夢想。這夢想所代表的歡樂,往往也在進入清華後很快地無形的壓力所取代,這壓力不是清大環境所強加,而是自己看著一個個優秀的前輩、同僚而自覺渺小、自慚形穢所形成的壓力;至少對我而言,我曾是在這種情緒下走過來的。而我也必須承認,那時也同時是我與學生關係緊張的第一個階段;也就是,我潛意識裡已將升等與研究的壓力轉嫁到自己所指導的學生身上。但因為一次事件,我慢慢改變了自己對工作的想法[註一]。
對工作想法的轉變,也連帶改變我對自己所指導學生的經營方式。除了嚴格的專業研究要求以外,我試著採用更多與學生互動較為融洽的作法(也許在某些人的觀點中,這不是「專業」老師該有的風格);簡單而言,這些作法大概有以下方向:
研究室定期聚餐、球賽、戶外活動、出遊:對我而言,透過這些管道可培養學生與團隊互動、經營生活的觀念,而不會單純認為他們的研究生活就只有研究與上課。旅遊活動可以讓師生建立更開放的心境,這樣除可以讓學生有更多能量從事專業研究外,也可讓老師由生活化的情感交流中對學生有更深刻瞭解,進而修正個人的指導策略與方式。[註二]
活動1活動2活動3活動4
藉由運動活動培養健康的身與心:運動活動可拉近師生距離以及建立學生的團隊意識,而由運動所形成的良好生理狀態也實造就了健康心理狀態,更間接促成好的教學與研究表現。所謂的「沒時間運動」、「運動沒興趣」、「運動不在行」本質上是種藉口,老師也無需擔心在這過程中失了師生距離或出糗,畢竟生活中的愚劣並不影響專業上的權威。[註三]
活動5活動6活動7活動8
善用多元互動管道:老師可透過現代學生所習慣的管道(如MSN Messenger、Facebook、部落格等),與學生建立一個可以在生活中聊天、談心與分享的管道,也能更貼近學生的真正想法。此外,基於「忠言逆耳」,對學生學習態度上直接的告誡與糾正往往較難被學生虛心接受,表達老師自己關鍵思維的部落格文章可以減少對學生「耳提面命」所可能產生的衝突,學生也比較有時間與空間靜下來反思自己該意識到的問題,進而減少師生關係的緊張。
建立團體識別形象:團體識別形象可增加學生對於一個團體的向心力與歸屬感,學生有歸屬的團體,才有同甘苦、共患難的對象,學生有情緒抒發的管道與對象,才會更有正面力量。因此要經營良好的師生關係實不該忽略學生同儕所帶來的力量。
活動9活動10活動11活動12
善用第三方角色(如學校諮商中心):每位老師都不是萬能的;尤其很多時候,我們對於自己有切身關係的學生(如自己所指導的學生)往往是束手無策的;一來是因為這樣的學生遇到問題時的第一選擇可能不是自己的老師,二來是老師們不見得具有諮商、關係經營上的專業經驗。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不妨讓有專業諮商能力、對學生而言具有客觀性的第三者來協助。在我過去的教學生涯裡,我也曾主動轉介自己學生前往諮商中心,我也聽聞過我所指導的學生前往諮商中心接受輔導的案例,我個人很認同這第三方的支援力量。
要懂得恩威並濟:學校終究是培養學生獲得專業能力的場域,而老師主要的任務就是確保學生建立他們所被期待的專業;因此在師生關係經營的過程中,也不可忘了該有的專業標準與要求。在這點上,我個人作法與大部分老師無異(或該說更為嚴格):要求學生每週固定時間繳交進度報告,確保學生專業成果累積(身為老師,亦當即時且詳細批閱之)、每週固定時間與學生Meeting(針對進度報告內容進行深度討論)。藉由及時確認學生「do the right thing」與「do thing right」,確保學生在培養專業的路途上走得合理與正確。
在這將近十年的教職歲月中,我的研究團隊共創造了89次的校內外獲獎紀錄。曾經我被問及:「你人生到目前為止最大的驕傲是什麼?」我的回答是:「…,我的人生驕傲不是我個人曾得過什麼大獎,而是我一直有一群有能力得獎、獲得肯定的學生。」[註四] 很明顯地,與學生共同從事運動、休閒活動,並不會與量好的教學及研究表現衝突。而師生關係的經營也不是獨立於研究任務、教學任務以外的另一項工作,而是研究任務、教學任務中的一部份;好的師生關係經營甚至是讓研究任務、教學任務推動順利的要因。
對我而言,「學生」是一群讓人又愛又恨的傢伙所成的集合。他們讓人愛的特質是,他們有意無意的體貼、無所求的純真,而他們讓人氣得牙養癢的特質是他們在專業上通常是被動的、或常與老師所期待的水準落差不少。而「老師」是改變師生關係的主導者,要與學生有良善的互動,老師必須先放下身段;然而,放下身段非等同於一味討好,而是老師需試著開放自己去瞭解、接受學生世界。師生間不該是彼此防備的關係,而應是彼此釋出善意與關心。在我的部落格裡,我曾寫過一些與學生互動的經歷與感想,我謹以最近的一份相關文章為「師生關係」的概念作結。
 侯建良教授Facebook
文章名稱:Non-zero
黃昏時,我皺著眉,在行政大樓的辦公室裡,一邊處理著有點難搞的文件、一邊愁著待會自己又得冒雨跑步了。
突然間,兩個研究室學生怯生生地走進這間辦公室,我第一時間的反射想法是「又發生了什麼大事了?!」(通常對於這種沒有預約就出現的個案,我的第一直覺往往是有「在Email中難以啟齒的問題」發生了),當然掛在我嘴上的卻是掩飾後的沈穩語氣:「有什麼事嗎?」學生不疾不徐地遞了一罐溫的金桔檸檬茶給我,「這幾天老師好像有點感冒」。我才想起這幾天因為氣溫驟變,在跟他們個別Meeting時,我曾咳了幾次(當時我自己倒是認為稀鬆平常而無以為意)。
接過我的謝意後他們離開。我看著Notebook邊喝了一半的冰涼Zero、揣想著自己剛喝了可樂後微飽的肚子;以往在這樣思考後,我會把得到的食物再轉贈給辦公室的其他同仁,但這一次,我選擇把剩下Zero灌到肚裡,趁著金桔檸檬茶還有餘溫,也把它一起灌下肚裡。
當時,我肚子很撐,但眉頭卻不再深鎖、嘴角也不自主地上揚...
 
作者:侯建良 Adam Jiang-Liang Hou(工工系95B、98D)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
Office:工程一館826室  Tel: (03)5742658   Email: adamhou@ie.nthu.edu.tw


[註二] 敝研究室各年度的活動可詳見以下網頁:http://140.114.54.219/research/Lab_Intro/index.htm
[註三] 敝研究室過去曾舉辦的活動主要包括:
¨運動活動:羽球、籃球、足球、桌球、接力賽、保齡球、…
¨旅遊活動:寒假出遊、近程出國、學期中週末出遊、烤肉、新竹近郊出遊…
¨聚餐活動:重點節日、固定週期、臨時值得慶祝事件、…
¨其他活動:慶生、交換禮物、尾牙摸彩、校園遊覽、唱歌、家裡吃湯圓/包水餃/下廚…
[註四] 細節可詳見以下部落格文章:http://adamhou02.spaces.live.com/blog/cns!7C41EC86D8BB3CA5!1082.entry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