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03學年度第七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陳淑芬教授

103學年度第七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

人社院 中國文學系 陳淑芬教授

身心靈關懷的導師:陳淑芬老師專訪

  因為傑出導師的訪談第一次與淑芬老師見面,心中難免有些緊張。一進到研究室,老師親切地招呼我跟她一起在木頭地板上席地而坐,本來緊繃的心情奇異地漸漸放鬆。這個第一印象,讓我不禁想,懷著不安與困擾的學生來到這裡,或許會因為老師的親和力而放鬆緊繃的心情。

主動學習,多方嘗試,開創無限可能

  老師的研究專長是語言學,在大學部教授令中文系學生最頭痛的聲韻學,研究所則開授非常罕見的梵語課程,橫跨中西古今的語言學識,令人好奇老師的求學過程。談到個人的學習經驗,老師強調「主動學習」與「多方嘗試」,老師個人的學經歷可以作最好的例證。

  老師讀完文藻語專後插大清華外文系,文藻嚴格的訓練為她的語言能力打下紮實的基礎,插大到清大外文系時反而覺得很輕鬆。平時學習並不限於課本的知識,遇到問題會自己翻書、勤查資料,在這樣的過程中對語言學產生興趣,以第一名的好成績畢業後,便到美國伊利諾大學攻讀語言所碩士、博士。

  聊到在伊利諾大學求學的經驗,老師說她第一年就拿到獎學金,靠得還是看起來跟本科系外文八竿子打不著的電腦專長。大學時修過資訊課程並拿到高分的經歷,讓老師可以在語言學習實驗室擔任研究助理並領取獎學金。

  至於是在什麼機緣下想要研究「梵語」?老師笑著說一開始不是為了學術目的去學梵語的,而是瑜珈打坐時需要唸咒語,而咒語都是以梵文寫成的,「我不想死背,想用理解的方式去記憶」,沒想到產生興趣還變成研究的題目,這都是當初想不到的。

  因為這些特別的學習經驗,老師鼓勵學生多方嘗試,不要自我設限:「我很鼓勵學生去當交換生,或是修輔系、雙主修。」老師說當初學習電腦、梵語時也沒有想到會對自己有什麼幫助,但是卻影響深遠:「創造力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多接觸不同的領域,像點線面一樣。」

  老師也提到,有些學生擔心讀中文系畢業出去找不到工作,然而大學所學的學科內容不是最重要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才是重點。例如對中文系的學生來說,聲韻學通常是一門困難的學科,但是你如何去學習它,用什麼方法去克服,以及碰到難題不放棄的態度,這都是非常好的訓練。「像國外企業看重的反而不是你的專業能力,那些進公司再訓練就可以了,它看中的是態度、品德、學習能力。」老師也用國外企業徵才標準作為例證。

從淑芬媽到淑芬姊

    陳老師擔任中文系系關懷導師,長期主動關懷學生,輔導學生處理情緒與時間管理問題,協助學生升學、就業與出國留學。她聊到導師工作,擔任大學導師不是一件輕鬆的差事,有些教授常覺得跟學生有代溝,抗拒導師工作,老師卻說學生都把她當媽,還會用現在的流行用語稱呼她「某某姊」。這個從「淑芬媽到淑芬姊」的過程,便可看出老師和學生相處有其獨到之處。

  「把學生當朋友看,多關心他們」,老師說她幾乎都待在研究室,學生有問題都可以找到她。清大的學生在課業方面沒什麼問題,在心理和家庭上比較容易遭遇到問題。比如有憂鬱困擾的學生越來越多,老師常利用大一、大二的必修課跟學生分享一些正面的想法,開導這些在她眼中很像小孩子的大學生。「學生有問題常常不敢跟父母講,也不太會跟主動跟我講,我都是聽他們的同學說,才知道他需要幫忙。」老師會把有心理困擾的學生找來聊聊,分享不同的想法,提供別人的經驗,幫助他正面思考,可以自己想開、走出來。她認為:沒有問題學生,只有學生問題。要尊重學生人格,並擁有一顆願意傾聽和隨時關懷學生的心,幫助學生瞭解自己的優勢與潛能。

  不少學生因為家庭經濟狀況較窘迫,必須打工負擔生活所需,看到這些學生奔波於學業、打工,也讓老師覺得很不捨:「我還碰過學生在加油站上大夜班,因為薪水比較高。」心疼清寒學生的辛苦,老師在找工讀生的時候會盡量找這些經濟比較困難的學生。除此之外,老師也很關心這些學生的課業,建議他們善用時間,例如課間的時間可以到圖書館讀讀書,不要白白浪費掉,學業跟打工可以兼具的,她也有學生邊打工邊讀書仍然年年領書卷獎。

  多年輔導學生的經驗,老師印象深刻的案例、經驗都與性別問題有關。「我有遇到同性戀的學生,就會告訴他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學生最擔心的還是父母的想法,不敢給父母知道,老師也會跟他們分析父母的想法,教他們如何跟父母溝通,要試著解決問題,不要讓父母擔心。

主張身心靈兼顧,平衡輔導,回饋社會

  長期靜坐,後來接觸禪學的淑芬老師,也有她獨到的輔導方式。老師希望學生的身心靈都能健康,有機會也會教學生做瑜珈和打坐。要好好照顧身體,練瑜珈就是很好的方式;打坐則可以達到靈性方面的平靜,身心是一起的,身體和精神層面都要兼顧。「有些學生來這裡神經很緊繃,我常會放佛曲給他聽,聽著聽著他就比較放鬆。」老師語氣的溫和平靜,也能撫平學生的壓力和焦慮。

  在訪談的過程中,我體會到導師工作對淑芬老師而言就是幫助學生,回饋社會:「我都覺得能當清大的老師很幸運,所以要回饋社會。」老師開玩笑說:「自己的研究對社會的幫助不大」,但是幫助學生,讓學生在各方面有好的發展,進入社會可以獨立起來,這就是回饋社會,也是她從事導師工作時感到最快樂、最有成就感的事。

採訪/撰稿 劉迦陵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