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學年度第六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張彌彰教授
102學年度第六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
電資院 電機工程學系 張彌彰教授
「師」樣年華
名片=馬拉松?
敲門,一聲友好的應允;推門,走進老師的辦公室。午後慵懶的陽光斜斜地打在辦公桌的筆記本電腦上,十根手指飛快地在鍵盤上游走「寫詩」。書桌及巨大的書櫃佔據了大半的空間,而木頭的材質溫暖人心,不會讓人有緊張感。佔據了左邊近乎整面牆的書櫃裡擠滿了各式書籍,特別的是,中間書櫃的上中層全是關於臺灣方面的書,臺灣的海洋、文化、山脈、歷史……毋庸置疑,書的主人應該是用心在愛著臺灣這片熱土。不愛的人又怎會期待全面瞭解?右半面牆壁上懸掛的五十多塊獎牌,是跑完馬拉松全程的證明,形成靚麗的風景線,它們的主人便是眼前這位無比瘦削、精神飽滿、雙眼早已眯成一條縫的老師——張彌彰教授。近乎全年只穿短袖加上近乎瘋狂地熱愛馬拉松,學生們很難不記住他。當然,至此,老師的特別僅是開始。
師者,正道也
在美國工作幾年後老師決定回來,是因為對臺灣這片土地由衷的熱愛、對文化的不捨,也或許老師當初「走出去」就是為了回來更好的報效臺灣,在台積電工作是堅持自己最初的選擇。
問及:「回臺是第一次選擇放棄高薪,從台積電來清大教書,是再一次地放棄高薪。老師執著找尋的到底是什麼?」老師樸實的回答:「我想將我受益一生的程設教給孩子們,讓他們也終生受益。」老師想要看到更多優秀的臺灣青年「走出去再走回來」,為臺灣的發展做出貢獻;想要看到這些沸騰的新鮮血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想要看著這些年輕的生命在大學四年裡一步一步成長,找到方向並實現自我價值。
老師選擇犧牲自己大部分的時間來跟孩子們聊天,竭盡自己的所能站在第一線以實際的行動幫助有求於他的孩子們。
「老師這樣無怨無悔地付出並把學生當孩子般疼愛的理念是什麼?老師圖的又是什麼?」「我有一點點的私心。我希望我自己的孩子們遇到的老師也能這樣幫助他們。」老師的謙卑回答,令人動容。
老師指出,在自己面前的,是臺灣的未來,每一個孩子都是臺灣的未來。能在這些「臺灣的未來們」發展的重要時期給他們「添磚加瓦」。再妙也不過此選擇了。
將心比心,以心換心
老師已經連教三個學期的程式設計——C語言了。單就這門課,70多個學生,每週140多份code (lab+homework),所有的code老師不僅一一親自跑過,而且一行一行看過,結尾還有自己的批註。如此繁重的工作量,老師選擇身體力行,一定有他的特殊用意在。
一位同學表示:「老師的作業設計得蠻用心良苦的,每堂課的重點都會在作業中有很好地體現,作業中必有小陷阱。在寫作業的過程中會用到很多老師推薦的方法,而這些code很實用,在二年級三年級我寫code時都會經常用到。」
聽起來是有些不可思議地,張老師是在「欣賞」code。老師經常說:「我發現同學寫的code中有幾種很美的寫法。」欣賞每一行code、欣賞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考方式,老師不單單看到結果就心滿意足,結果不如過程重要。他花時間逐行看、逐行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想學生的code哪裡有問題、哪裡可以優化,他是用70個人的角度在思考打量。學生寫一份、跑一次,老師看70份、跑70次,這樣好像對學生比較公平。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每次看到被認真看過、跑過且寫有評注的code,你怎麼好意思下次交一份比這次寫得更爛的上去?老師身體力行地讓你自知:「下次我看到的只會是更好的。」
只給建議,不給答案
學校指派的導生只有6個,可張老師實際的導生遠不止這個數。他跟自己所教班級中的大多數同學都聊過天。無論主動找老師聊天或是老師找你聊天,從緊張拘謹到後來朋友般的親切自然,張老師和孩子們共同見證著每一次氣氛的微妙變化。僅僅是和老師聊幾次天,他就會主動把你納入導生的行列,不時寄信詢問你的近況,邀你共進午餐或是小聊一個小時,以實際的行動關心。
為了鼓勵某位孩子加油念書,老師許諾達到要求後請客吃王品,說到做到;毫不猶豫地抽出自己的週末時間,為了幫學生趕推薦信;也會幫忙找自己在業界的朋友,來跟有需要的孩子們聊天、分享經驗……這些例子並非個例,無法一一列舉。老師是用自己和周身的一切力量懇切地幫助孩子們,不求回報。不論是課業上的疑問,或是生活中的難題,都可以向老師傾吐,在他眼裏,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是他的導生。只要聽到學生有需要,就立刻義不容辭而馬不停蹄地為學生奔走。
老師的原則是:只給建議,不給答案。
「不給答案」是要你學著自己做選擇,沒人能替你做人生的選擇。有時,他會微笑地看你走過一段彎路,然後在適當的時候拉你一把,讓你有更豐富的人生體驗。因為老師是過來人,他極欣慰地看著你一步一步地成長,成為你自己想要蛻變的樣子,而當你破繭成蝶那一刻,他會告訴你:「孩子,你太棒了,你這一路自己走得還不錯唷!」就好像老師從沒做過什麼,一切的榮耀都歸功於你自己,因為表面上都是你自己做的選擇。可大家都知道,每一次跟老師聊過天後,那個原來不甚明晰的方向,都會逐漸清晰,然後自己小心翼翼地選擇、實踐,然後發現是對的,更加覺得老師的建議極有建設性。而老師想看到的,就是你成長發展得很好,除此之外別無他求,其師心可鑒。
亦師亦友
不少孩子說老師給他們的感覺像父親。他給予孩子們的,的的確確是父愛般博大的溫暖。老師會誠懇地告訴你:「不要把我當高高在上的教授,我想和你做朋友。」課業上,必定是老師;但於生活中,學生們早已將您納入朋友圈。老師,誰讓您比我們更清楚班裡同學們的「動態」呢?學生們公認他的博學多聞和幽默風趣,以及他無比細膩的心思和敏銳的洞察心,怎麼樣的文字,都無法詳盡描述老師的親切、隨和和謙虛。謙虛,應該是老師對待人生的一種態度。
此外,老師好像不曾畏懼過什麼。「老師越活越年輕耶!」學生們每每驚嘆。或許是這種無所畏懼、勇往直前,讓老師活得踏實而無憾,如同此句所述:「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也如同我們第一次看到以下的四字時,只覺氣場強大,距離遙遠,然而經過此次訪談,不由得相信自己身邊的確有人如此實踐人生,那便是——「靜候輪回」。
(本文由張彌彰教授之學生何羽為老師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