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01學年度第五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藍忠昱教授

101學年度第五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

生科院 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生科系 藍忠昱教授

態度決定一切,Learn In the Process

  藍忠昱老師在大學時攻讀食品科學,在求學期間探索到自己的興趣在於生物與化學方面,所以在取得中興大學學士學位後,轉攻臺灣大學的農業化學研究所,而後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深造,鑽研微生物及分子生物。在順利取得博士學位後,老師先留在舊金山進行博士後研究,但因更愛生於斯長於斯的台灣,他決定回國奉獻所學,執起教鞭教育下一代,這也讓老師感到更有成就感。

  藍老師除了在學生心目中是傑出導師外,在教學成就上亦獲得大眾肯定:先後兩次在97學年度及100學年度榮獲生命科學院的傑出教學獎,並獲得校內傑出教學獎三次提名,足見老師在教學與輔導上的用心及卓越。

  此次榮獲傑出導師獎,藍老師謙虛的表示,教師此一角色確實任重而道遠。藍老師時時會將自己帶入學生的角色去思考,「因為當你遇到一個不好的老師,就算面對有趣的學科,興趣都會被抹煞。」學生從老師的教學中吸收知識,如何讓他們對學問提起興趣,就是當老師最大的課題。所以他平常以輕鬆的上課方式,把學術結合時事或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希望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老師說:「清大的學生都很聰明,跟同學討論過後,聽進去的就會聽進去;反之,如果以說教的方式,學生一定會把學問拒諸門外。」

師生關係融洽

  打開老師的個人網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老師與學生的開心合照,而不是期刊論文。藍老師認為:與學生的關係,不是只建立在一學期一次的導聚上,平時上課或課後的關心也很重要。「如果平時上課的方式,已經讓學生對你建立起信任感,那學生平常有事才會第一個找你啊!信任有了,學生才會跟你談很多事,你才能有機會幫助他。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很值得我們學習。」

  不少學生曾在藍老師辦公室談心而哭,但他卻坦言,不是所有問題他都可以替學生解決,像是遇到複雜的家務事,老師就會把他們轉介到諮商中心,希望他們能得到更專業的輔導。

態度決定一切,對自己負責

  藍老師對學生很包容。他認為當學生,態度是最重要的學習。「態度要放第一,雖然這都是老生常談,但態度真的可以決定很多事情。在清大或其他地方,你會發現很多人對你很好,就算做錯甚麼都會讓你過。但不要以為所有事情都可以矇混過關,不要期望別人幫你,要學習靠自己,並對自己負責。」老師常跟他的學生比喻,「你專注於技術,出來社會將會是一個很好的技術員,但並不會成為一個好的研究人員,或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學生來到學校,學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考卷上的題目與答案、實驗上的技術,而是學習正確的態度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藍老師希望他的學生在畢業離開學校前,都可以培養到三項能力:獨立自主、面對挫折、以及面對挫折時的態度。面對困難時,有需要可以找人幫忙,但自己還是要學著面對,因為自我面對的過程才能有所學習。

  雖然藍老師口中總說沒有辦法幫到學生很多,但看著老師談論學生的神情,就像父母親提及自己的孩子般,既在乎又心急,恨鐵不成鋼。藍老師說曾經遇到成績差到快要被退學的學生,他請系上許多助教盯學生的上課出席率、考試成績,並定期向他回報。「我能夠做的只能盯著他,有沒有念書啊,晚上有時候會打電話給他,如果他在宿舍的話就把他趕出來去圖書館。因為在宿舍,你看到床就想睡覺,看到電腦就想玩,人之常情。所以我能夠做的,只好增加跟他見面和溝通的機會。」老師希望學生都已經是成年人了,要能夠學會對自己負責。

把思想由負轉正,並轉化成動力,去做接下來應做的事

  藍老師常常跟實驗室的學生說:「結束實驗後,任何器材、任何成品誰都帶不走,能帶走的只有一顆腦袋。」所以同學的腦袋訓練好,將來遇到不同環境,還是有能力自己解決。「學習實驗技術是一個階段,當然這階段也很重要,但我希望同學能夠手腦並用。」

  「很多事情會回來找你。」這是藍老師最常講的一句話。如果人把一輩子拉長來看,老天爺對每個人其實都是公平的。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高低起伏、喜怒哀樂,只是時間點不一。有些人年輕時比較快樂,老年後比較痛苦。所以當同學面對挫折,能夠學會如何解難將會受用一輩子,畢竟我們都不知道我們甚麼階段會經歷到甚麼。

  老師曾經遇到已經退學的學生跑來哭訴,老師這樣跟他說:「退學就退學啦,也沒有甚麼。這就當作是老天爺給你的一個功課,最重要的是你不能因此而倒下。你把八十年的人生拉開,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小挫折,如果你現在倒下去,未來的五六十年就不用過了。」

  「要把想法從負面變成正面。」藍老師常與學生這樣分享:「你來這邊哭給我聽,其實已經是正面,這表示你在乎。如果你不在乎,你也不會哭啊!每個事情都有正反兩面,你哭、你看到的是這事情很悲哀,或讓你感到很挫折的一面,但你反過來想,這都是因為你在乎啊!這就是正面。」當思想從負面變成正面,還要能夠把它轉化成動力,去做接下來應該要做的其他事。

Learn in the Process

  「大學教授又有甚麼了不起?只是年紀比你們大,走得比你們快,這樣而已。同學不能只看眼前,要想二、三十年之後,我們會變成怎樣的人。」藍老師以練功作比喻,要先練好基礎、紮穩馬步,才能學到一招半式。不管你在大學部、研究所、還是出社會,你都是在 “learn in the process”。

  除了教學和研究工作外,老師還喜歡攝影、音樂,甚至考古。原來老師很早就培養起考古的興趣,亦想過朝這方面發展。有機會出國的話,他一定會去當地的博物館、美術館參觀。因為不管是藝術品還是歷史文物,都可以與不同領域的知識產生連結,從中學習。老師覺得人生中的所有事情都要去學習、經歷,所以他很鼓勵同學無論是參加社團也好、談戀愛也好,都要去嘗試,最重要是能夠分清楚正業與副業。

  「很多事情你要去嘗試,嘗試才有機會獲得,不要因為害怕,就不去嘗試。面對沒做過的事,大家都會害怕,只是不要讓旁人知道你害怕。」老師笑言自己剛任教時也會害怕,老師學生都會在一旁打分數,但是他不會顯示出自己害怕,因為都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害怕都只是因為心虛,表示你還沒準備好。」

  藍老師期許未來能夠繼續把老師的本分做好,希望自己可以活到老、學到老。他覺得與學生每天的互動就像是一面鏡子,學生的錯誤會讓他思考,以前自己會不會也有經歷過同樣的事情,而這些思考過程都能讓人成長。在與學生互動方面,老師也一直在學習,反省甚麼方式最適當,不斷改善與進步。「對未來……就是一直去學,不管是人與人之間、專業領域、人文、社會等等,我都想去學!」老師堅定的如是說。

文字提供: 綜學組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