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學年度第五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周懷樸教授
101學年度第五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
原科院 工科系 周懷樸教授
「多一些付出、多一些愛心,讓學生們向上向善!」――周懷樸教授
周懷樸教授是清大校友,因為好奇心和挑戰新的領域,選擇了核工系就讀。在清華畢業後,周老師前往美國繼續進修核工,畢業後在國家實驗室工作,適逢國家積極發展核能,核工系增班增聘師資,周老師選擇回國至母校任教。周老師在清華經歷過不少職務,曾擔任工程與系統科學系主任、教務長等,對周老師來說,在不同層面的職務都是一種服務,但對教育有最大的熱忱,對教學及與學生交流,感覺最快樂的事情。
讓學生學習自己思考
周老師上課時喜歡與學生互動,他認為:師長除授業解惑,最重要的是要給予學生自行思考的空間,「不能在台上一直講一直講,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參與感,要丟一些問題給他,給他思考的空間。」就像是在訪談期間,老師也一直用反問的方式做對答,不會直接把答案說出來。
老師更以大企業家管理公司的方法作為學習的比喻:「一家遍布全球的國際大企業,董事長是如何管理的?他不可能細看全部年度報表吧!這樣大概要看一整年,都不用做其他事情了!他會不停飛去各地分公司視察嗎?也不太可能啊!」老師就是以這樣一種不斷拋出問題的方式,引起學生的興趣並樂於思考。老師希望學生在學習上,任何時候都能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思考、並找出答案。「企業家也是這樣,當下屬向他報告營運狀況時,他也會抱著懷疑的態度,質問聽不懂的地方,進而去了解全盤業務。」
輔導方式因人而異
周老師對於不同年級學生的輔導方法各異。「通常是三年級的學生問題較少,一、二年級剛進大學,我會說一些學習規劃;而四年級學生都會關心談談生涯規劃。」對於剛進學校的新鮮人,老師會先了解他們的背景,例如家庭狀況、興趣、志向等,然後再給予一些大學生活概念的指引,「大學與高中實在有很多不同的變化,例如時間管理、跟家裡的關係等。學習知識的方式由被動變成主動、老師上課方式不一樣、考試也不那麼多,學生如不自我管理,很容易鬆散。」
老師把輔導的學生分成三類,「穩定」、「警戒」,以及「優先觀察」。老師解釋:穩定的同學佔大多數;警戒的學生,像是期中成績預警等,就需要約學生面談,注意他的情況;優先觀察的個案需要增加會面次數,必要時要尋求系教官及諮商中心老師的專業支援。如有需要,老師也常與家長聯絡、尋求家長的協助,這樣可以更了解學生另一個面向的生活與態度。
曾經有一位同學對於所讀的理工科系感到興趣不合,想要先休學賺錢,再到國外去進修有興趣的餐飲相關課程。看來這位學生很清楚自己的方向,老師也認為應該支持他、讓他勇敢作出自己人生的選擇。但心思縝密的老師並未預設立場,還是先拋出了幾個問題:「父母支持與否?」、「打工有接洽到店家了嗎?什麼樣的店家?」、「國外學習的資訊有蒐集到了嗎?」因為老師知道:夢想與達成仍然是有距離的。「如果你想要上屋頂,必須思考 “how”,不可能用跳的就能到達,要用梯子。那我們就要討論如何找到適當梯子,然後才能按部就班到達目的地。」經過意見交換後,老師與這位學生得出共識:目前學業倒不一定要先放棄,先把目前的功課做好,再逐步建構屬於自己的未來。
帶領學生培養國際視野
訪談期間,老師辦公室的電話響個不停,可見老師真的是個大忙人!問及老師跟學生之間的關係會否難維繫?這才知道原來剛才是學生來電討論出國開會事宜,老師頗支持研究生出國參加會議,希望能藉此增加他們的國際視野。「這也是輔導的其中一部分啦!研究生大部分在專業方面能力已經非常好,我希望還可以繼續加強他們的語言能力和國際交流適應能力。總不能每天都關在研究室啊!接觸層面應該要廣一點,在會議上與人交流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不僅是研究生,老師也希望大學部的同學可以多利用假期的餘暇,多接觸其他不同層面的事物。
建立自信,並保有向上、向善的積極態度
周老師期望學生都能培養自己的自信心。自信是建立在克服自己覺得無法達成的事上,「每個人都有弱點與心理障礙,例如有些同學是怕寫程式、或怕面對某些問題。假如這件事,對完成工作來說是重要的,你就必須想盡辦法解決。信心就是隨著成功解決困難而來。」
面對未來,老師覺得學生們最重要是採取積極樂觀的態度,「向上、向善,同樣重要。除了學識專業要精進外,也要擁有良好的品性。」對於老師自己的未來,老師沒有多說,不管是對教育工作,還是對核工領域,盡量多一些付出、多一些貢獻!
文字提供: 綜學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