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00學年度第四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馮開明教授

100學年度第四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

電資院_電機系_馮開明教授

生命中的最佳男配角

  你可曾發現每天早上的上課人潮中,有一位掛著滿足笑容的人,神采奕奕地騎著腳踏車到資電館,活力充沛地進入系館,開始他的一天。他就是電機系的馮開明老師。

  老師對於生命的熱情和活潑性格,讓他常常被誤認為是學生;對於新事物充滿好奇心的他會記下生活中一閃而過的靈感或問題,努力尋找答案,從中獲得喜悅;他也會上BBS,對於各類主題發表意見;空閒時也和學生一樣看「康熙來了」、「全民最大黨」、「大學生了沒」、「海綿寶寶」等電視節目,為其中情節樂不可支。

  因為這樣的赤子之心,老師與學生相處時,雙方總是暢所欲言,因此給予學生適當幫助時也讓自己有如跟好朋友聊天般的開心。對此,老師開懷大笑的自嘲自己根本還沒從大學畢業!

打一把自己的絕世好劍

  對於教學理念,老師認為學生在課堂結束後,應該花一段時間消化,釐清自己的思緒,將自身的思考脈絡彙整成筆記,做為你對於這門課的理解,也就是打造一把屬於自己的「絕世好劍」!因為這把「絕世好劍」是為自己量身打造的知識精華,所以這本筆記可以使得日後的複習或是相關應用時更有效率,讓你快速進入狀況並解決問題!甚至往後這個領域有新的衍生知識時,能以其為主幹,將相關學科有系統的連結,繁茂其枝葉使得自己的知識既廣且深。

  會有這樣的理念,是因為老師相信每個人都有專屬的思考模式。而在思緒沉澱期間,你會從中確立自己的思考模式,並藉由打造「絕世好劍」的過程,將思考流程具體化。這樣訓練出來的能力不只對課業有幫助,也能運用於剖析自己,找到自己的生活重心,進而幫助學生在課業、人際關係、時間管理等生活中的各個面向找到平衡點,人生更加遊刃有餘。

  老師在他教授的「微分方程與複變函數」中貫徹自己這份理念。在課堂上教導學生基本觀念後,讓學生自行吸收消化,考試時允許學生攜帶「絕世好劍」上陣,設計以基本觀念延伸的題目,引導學生如何靈活應用,助其劍刃更為銳利。

當學生的好朋友

  開門進入老師的辦公室,你可以馬上看到老師的白色愛駒――腳踏車,停放在老師的辦公桌前。書櫃上滿滿的書是老師汲取他人豐富經驗的來源,老師更會將其中值得一看的書主動分送給學生。每次導聚時,老師也會準備一張五百元的圖書禮卷,讓學生自行去書局選購非理工相關的書籍,提供學生一個契機接觸理工以外的領域,閱讀人文、藝術、心理方面的書籍,藉此播下種子,引導理工專業的學生對社會人文產生興趣,進而自行去選修學校通識中心的相關課程,使其心中藝術人文的種子萌芽。老師希望電機系同學能厚植在理工之外的涵養,使學生擁有更寬廣的見識,找到對於學習的熱情,成為一個文理兼修的現代公民。

  平常除了在學生需要幫忙之時伸出援手外,偶然在網路上看到不錯的笑話時,老師會忍不住走到自己研究生的研究室和學生分享,把自己的喜悅感染給學生。這樣自然而直接的相處方式,讓老師成為許多學生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因而發生許多趣事。

  曾經有學生覺得老師太胖了,公然向老師宣戰:「老師,我覺得你最近有點墮落哦!我們來比賽減肥好不好?」老師欣然接受挑戰,與這位學生節食運動,亦敵亦友。在期限內,老師甩掉十公斤的肥肉,最後兩人握手言和不分勝敗,皆大歡喜。

  為什麼老師可以和學生如此親近?老師認為,在學問的殿堂中是不分尊卑與先來後到的。所以老師應該勇於接受學生的質疑和挑戰,並幫助學生審視自己的創意和想法,引導學生發揮潛能。而老師也能從與學生的討論中汲取能量,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出乎意料地,這樣竟然使自己與學生無話不談,這也算是意想不到的收穫吧!

清華就像一個大家庭

  老師印象最深刻的學生是電機系吳生,他是老師自美國返回清華任教時最早認識的大學部學生之一。大三上時,他找老師擔任他實作專題的指導老師。不幸的是,吳生在當年寒假時卻於成功大學校園中發生車禍,送醫後在昏迷指數只有三的情況下,開腦進行治療。然而,手術雖然成功,但手術後卻依然處於重度昏迷。儘管如此,身為虔誠基督教徒的雙親仍堅持守護他,等待他醒來。他們在病房門口放了一本小冊子,讓大家在上面簽名並寫下為之祈福的話語,希望借助大家的力量把他從鬼門關前拉回來。

  最後吳生終於在三十九天的昏迷後甦醒!傷後除了行動不便,也喪失部分記憶,因此休學一年在醫院進行復健。復健期間,在電機系呂忠津主任的支持下,電機系每週都有同學到台南成大醫院協助他復健。一年後,吳生回到清華校園裡復學。大四期間,教官們提供房間,讓同學在課餘時幫助他修補破碎的記憶,並於隔年完成學業。這個過程讓馮開明老師非常感動!他深刻感受清華是一個大家庭,每位參與其中的人都從中感受到這個大家庭中彼此的關愛。

利他的終極目標其實是利己

  晚上路過活動中心,廣場上熱情參與社團活動的同學,總讓老師想起自己以前的社團活動經驗。老師學生時代參加服務性社團,每年寒暑假都要進入偏遠地區服務,回憶每次活動,從撰寫企劃書、資金的籌募與分配,到最後的活動檢討,除了訓練自己的群己能力,也使自己從課業中抽離,讓身心達到平衡。如今回想起來,當年和社團夥伴同甘共苦的回憶都非常珍貴。

  老師也從中了解,在這些付出之中收穫最大的是其實是自己。「利他的終極目標其實是利己!」老師感觸良深的說:「肯定自己的力量是很巨大的,那股力量可以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因此藉由服務他人時來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這對於迷惘的人來說是很大的幫助!」這個體悟也讓老師在吳生事件中得到更多的省思,進而鼓勵學生參與公益與社團活動,希望學生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親身進行社區服務,使自己更趨成熟。

老師是學生人生舞台上的配角

  時常看到許多人考上大學後反而失去目標,對未來迷惘,最後停滯不前。對此,老師覺得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劇本裡面的主角。然而,除了擔任主角的同學自己必須努力外,老師所擔任的「配角」的角色就是要幫助同學如何將人生的這齣戲劇能夠演得精采燦爛!

  因此老師積極地了解學生的想法、做學生的朋友、協助同學拓展興趣,到最後鼓勵同學樂於助人,默默扮演著從旁協助的角色,並以「老師是每個同學人生舞台上的配角」自許,冀望在同學們大學的這個黃金階段,協助主角們找出人生難題的解決之道,度過難關,享受自己精采的大學生活!

文字提供:綜學組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