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學年度第四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吳隆庸教授
100學年度第四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
工學院 動機系 吳隆庸教授
吳隆庸教授外表雖給人一種嚴肅長輩的形象,可當我們坐下來開始訪談時,吳教授笑著說:「你們等一下有課嗎?我喜歡和學生聊天,可能一聊就聊很久呢!」頓時讓拘謹的訪談氣氛緩和起來。教授侃侃而談,對於我們的問題有問必答,非常有親和力。連續任教三十年的吳教授,教學生的不單只是機械知識,而是分享人生經驗與心得,讓學生重視人際的應對與人生的規劃。
以同理心設身處地思考學生處境與問題
高中學生通常有很明確的目標就是要進理想大學與科系。大學的普及和社會職業的多元化,讓人們對大學的價值有不同看法,同時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觀念。大學和高中很不一樣,要離開家人過團體生活,所以大一新生常會疏忽自我約束而衍生一些困擾。進入清大的學生在程度上已經因為重新分配過而限縮在相當平均的狹窄範圍,所以學生在課業學習上稍有疏忽就可能落到後段去了。為了建立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人生方向,面對不同年級的學生,不論是感情或生活方面,按照不同的情況,吳教授總會為同學分析、分享可能的想法或意見。
「工學院的課業常都需要困而學之,一定要很認真學習才會有好的成績。」當談到系上學生學習上的問題時,吳教授認為學生在工學院所學的原理並不困難,但必須要經過很多練習、作很多習題、要留意很多問題的細節,經過反覆的練習與複習才能學好。然而動機系提供了豐富且多樣的專業科目,選課時常成為系上學生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就好像在大餐廳點菜一樣,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點完、吃完所有的菜式,只能選擇自己合適和愛吃的,並且選擇何種科目也將會影響自己將來的發展方向。教授認為各個學生興趣不一,每個科目都能有發揮自己長處的機會,因此學生應該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科目。除了學好自身必須選擇的專業科目外,旁聽也是一個好方法,因為旁聽不會有影響課業學習的壓力,又可從中吸收廣泛的相關知識。學生應該跨領域吸收知識,理工科的學生將來要面對的工作大多會與商業和法律相關,有無這樣的知識對工作成效可能有很大的影響。「我不喜歡對學生說一些冠冕堂皇的話,而喜歡對學生說實話,讓學生認知自己的的處境以及以後可能要面對的問題。」處於現今的社會,有人們認為大學生不應把大學當作培養專業技能的場所;但教授認為理工學生不能因為這個理由而疏忽自己專業技能的學習。他認為理工學院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出學生自己的專業技能,顧好自己的專業,才慢慢拓展自己其他相關領域的知識。
學生除了專業科目的學習之外,吳教授認為學生更應培養正確的思考模式且練習如何和人相處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考慮事情時最好也從對方的觀點思考,設計東西時則從使用者的觀點思考:「我們做事情除了考量自身的感受,也應該從對方的立場來看,衡量在正面和負面效應之間的比例關係,以決定對事情處理的模式。」在專業和職場上設計東西時,若能從使用者的觀點思考,則可以讓使用者操作時更便利且安全,同時也可能因此而開發出特有的機運。吳教授舉例道:「老年人手機不是高技術的產品,可是簡單好用的東西,卻配合市場的需要,而得以發展出特定的市場。」設身處地為他人設想、設計東西時則從使用者的觀點思考,不單能利已利人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更可能因此得以實踐自己的理想和開拓將來的發展機會。
努力工作、把慾望降低,就是人生的快樂方程式
「雖然老師個人的能力有限,可是學生遇到困境時,老師應該要儘量設法幫助或提供建議尋求支援的管道。」當聊到一位印象最深刻的學生時,教授說:「上課之前我都會提早到教室作準備,每次都看他坐在前排,通常坐前排的同學都是比較認真的,那時候我就問他成績怎樣?他說還不錯。你知道嗎?還不錯只是個很模糊的詞,我們理工的人要追求的是一個精確的答案。」老師開玩笑的說著。經過瞭解後得知這位同學家境困難,卻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能發奮向上並獲得傑出的成績。教授因而主動關心、提供工讀機會並幫忙尋求廠商提供兼職工作等。「人常有一種心理,就是對於自己曾幫助過的人,通常都會特別關注並重視其後續的發展,而在同學身上付出的心力,也希望能產生預期的正面效果。」後來這位同學能自在地求學並獲得優異成績,並正如願地繼續就讀研究所。談到這位同學的種種,吳教授臉上露出欣慰的神情。
人生的快樂方程式是老師最後所提出來的。快樂的程度是你已經得到的和所期盼得到的之間其分子和分母的比例值。吳教授認為學生以後發展其實是包含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的追尋。個人在實務上可以盡量努力工作把分子變大,個人在內心修煉上可以盡量把慾望降低,如此一來,就比較能有快樂的生活。建立自己適當的人生目標,盡最大的努力去追求;每個人都可以很快樂,也可以為別人帶來快樂。
文字提供:綜學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