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97學年度第一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徐憶萍教授

97學年度第一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

人社院 外語系 徐憶萍教授

  走進徐憶萍教授的辦公室,一面牆是擺滿語言教學相關書籍的大書櫃,另一面牆則是懸掛著三條細繩,繩上滿是學生送的卡片,卡片中密密麻麻皆是學生的生活分享與感謝之情。大學導師需研究、教學、輔導並進,從這兩面牆可知,徐教授做到了。

 發自內心的關懷,溫暖人心

  「能當徐老師的導生,真是幸運之至。」外語所黃同學表示,徐教授不僅教學認真,從期初到期末,透過電子郵件、導生聚會與懇談,教授對同學的關懷從不間斷,他繼續說道:「這些關懷並非形式,而是猶如親人般,發自內心的溫暖。」

  「徐憶萍老師人超好、上課風趣,還會關心學生學習狀況與生活……十幾位同學異口同聲,讓人不得不信。」外語系12級郭同學雖非徐教授導生,耳聞眾人好評,也鼓起勇氣,與老師約時間會談。約談當天,徐教授相當忙碌,仍撥空於上課前的短暫休息時間,關心郭同學的課業、生活與感情狀況。郭同學說道:「從老師的語氣與眼神,我感受到她對每位學生的關愛之情。聽到老師獲獎,我一點也不意外。」

  徐教授嚴謹的研究精神、認真的教學態度,與對學生的溫暖關懷,奠基於伊利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六載時光。業師Jane Alsberg帶她重新思考何謂「教學」;博士論文指導教授Erica McClure在徐教授求學期間灌輸「生活與學術研究同樣重要」的觀念,即使在教授的博士論文繳交前夕,McClure教授仍帶著徐教授聽音樂會、散步。來到清大任教,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張維安常以人生小故事勉勵徐教授;語言所曹逢甫教授博學而親切謙虛的學者風範,影響徐教授一生。徐教授的另一半於高雄醫學大學任教,同為傑出導師,她從先生身上,看到自己還有進步空間。徐教授說道:「沒有這些老師,就沒有今天的我。」

因年齡施教,體貼各人不同境遇

  徐教授分析,年齡層不同,學生求助的問題也不同。外語系新生常因初來乍到,不適應生活環境,也不知如何選課;或有同學誤打誤撞選填外語系就讀,卻發現非己所愛;此外,這些大一新生高中時代皆為同儕中的佼佼者,然而進入清大,發現菁英薈萃、一山還有一山高,因而心情低落。為了這些學生,徐教授主動了解學校運作情形、提供校園生活諮詢與建議,協助他們心理調適。必要時推薦同學前往教官室、諮商中心等單位尋求幫助,並利用學期初學生領取導師密碼的機會,協助學生了解各專業課程之間的關係與發展。至於不適應大學生活、迷惘著該何去何從的學生,則是幫助他們釐清現況、整理可能出路,讓他們能進一步選擇自己的未來。有的同學經輔導,已在家人支持下轉換跑道,追求自己的夢想。

  應屆畢業生面臨升學或就業關卡,徐教授樂於讓有心升學的同學參與研究計畫,累積漂亮在學經歷;除了理論,教授也聯繫相關企業,讓同學實地考察業界運作,曾經參訪台視、空中英語教室、ETS(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LiveABC等企業。教授也親自帶領對國高中英語教學有興趣的同學,實際走訪教學現場,並請現任國高中老師到課堂,分享第一手教學經驗與理念。

  輔導研究生,與大學部不盡相同。除了聽學生訴苦,培養他們的研究、教學和行政能力,是教授對所有門生的期許、要求與訓練。徐教授說,當研究生面臨研究、生活瓶頸,她常以自身求學經驗開導,讓學生覺得自己不孤獨。外語所畢業生范幼珊說,老師抱持的正向態度對她影響極深,失去信心時,老師鼓勵的話語、支持的態度,就像定心丸般讓她有力氣前進。外語所黃同學說,老師始終以嚴謹、認真的態度看待學生課業,小至研究資料的蒐集方法以及書面報告的撰寫訓練,大至做研究的態度與倫理培養,皆要求學生按部就班、踏實累積經驗與知識,讓學生感受做學術研究的責任及使命感。清大語言中心林嘉瑜老師就讀清大外語所期間,擔任徐教授的計畫助理與課程助教,她表示,一般助教多半只幫教授批改作業,但徐教授為讓外語所學生更有競爭力,從製作講義、教授課程,到批改、檢討作業,皆讓學生親自參與,讓他們了解教學流程。並從收發信件、接聽電話等基本行政工作中,傳授待人處世道理,「讓我從最簡單的工作中,學到最深奧的人生智慧」。「徐氏門生」讓台大等校積極挖角,徐教授笑道:「老師的驕傲,莫過於學生的成就。」

真誠與用心,方能感動人心

  「好的導師就像父母,在互信基礎下,從理解、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藉由各種溝通合作方式,真心關懷、用心聆聽,持續且漸進地做好輔導工作。」 某次期中考前,一位學生家中突遭變故,教授第一時間去電學生家長,提供協助,得知學生返校,急忙關心他的狀態。「找到她的當下,我只問一句:『妳還好嗎?』 她立刻上前抱著我哭,淚水浸透半邊衣袖。」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眼淚,有人會不知所措,選擇迴避,但教授沒有離開,教授說道:「她需要宣洩,我能做的,就是靜靜聽她說,讓她瞭解 “I’ll always be there for her.”」事後,教授聯絡該學生的修課老師,協調考試評量事宜,並主動聯絡系上和教官室,詢問有關急難救助金辦法以及各項可能的補助。時至今日,仍持續關心該生心理平復狀況與家中經濟情況。

  徐教授的真誠,贏得學生信任。她出國進修期間,有學生遭逢嚴重問題,仍寄信求助。徐教授立刻以越洋電話聯絡教官室、輔導室與系辦擬定處理方式;安排該生同學就近陪伴,更每日透過電話或電子郵件,關切該生心理狀況。回國後,兩人數度長談,目前該生已畢業,仍會返校與學弟妹分享過來人建言。

  個人力量有限,徐教授藉由大家庭般的學長姐關懷制度,讓研究生一同關懷大學部學生,使輔導的學生得到更好照料。從學期初導生聚會開始,徐教授就積極安排機會,讓研究生和大學部相互熟稔。學期間,教授會擬定待辦事項或建議、提醒,交由助教整理,再寄發e-mail。「研究生和大學部年齡相近,有共同語言,讓助教作為師生溝通橋樑,成效頗佳。」每次導聚,教授都邀請大學部、研究生一同參與,老師與研究生在各桌間走動,與學生閒聊,氣氛相當熱絡。一位大四學生聽聞此舉,羨慕地表示:「如果我的大學生涯能有幾個如兄姐般的學長姐和我分享經驗、談心事,或許可以省下許多跌撞摸索的力氣。」

  徐教授的用心,學生看得到。教授去年因健康因素開刀住院,回學校那天,推開研究室大門,非常驚訝:「還以為什麼垮了,到處都是東西。」原來學生偷偷將慰問禮物、卡片放進研究室,準備給她一個驚喜。還有學生將熱騰騰的雞湯端上山,要給教授補身子。教授說道:「看她端得滿頭大汗,實在好感動。」

  「獲獎是種榮譽,也是種提醒,要我自我督促,反省哪裡可以做得更好。」談起當前成就,徐教授再三感謝數位業師的指導與提攜。其實,處世認真,待人親切,臉上常掛笑容的她,已是眾多桃李感佩、追隨的對象。

文字提供:綜學組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