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學年度第九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藍忠昱教授
105學年度第九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
生科院 生命科學系與分子細胞生物研究所 藍忠昱教授
勇敢、開放的接受挑戰
曾獲得二次清大傑出教學獎、二次傑出導師獎的忠昱老師,笑談過去身為一名學生的學習經驗:自己從小個性較為害羞內向,常受小學老師鼓勵而參與大大小小的演講比賽,他提到:「成敗不是重點,重點是過程中我經歷了什麼?」到了大學階段,老師開始思索未來的人生規劃,他笑談當年並沒有像現今網路資訊傳播如此發達,許多的資源需要主動去尋找,因此忠昱老師總是泡在圖書館裡閱讀許多的「紙本資料」,不只接觸專業知識來侷限自己,乃是讓自己多方涉略,他說:「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來幫助自己找到興趣,你才會知道你對什麼有熱忱!」這番話或許也是在對現代的年輕學生喊話,忠昱老師在廣泛的探索中發現了自己對於生物學、以及研究的興趣,因此確立未來的生涯方向!
凡事靠自己,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畢業後入伍、擔任預官的忠昱老師,每天都需要面對許多不同背景、甚至刺龍刺鳳的部屬,他說:「既然我都站在這個位子上了,我認為我就該扮演好一名長官的角色」,忠昱老師謙虛地表示自己不是很習慣在公眾面前說話,但他選擇接受現狀、擁抱挑戰,並企圖藉此經驗訓練自己在多數人面前說話的能力。這樣積極的態度也反映在碩士班的求學階段,老師提到當時指導教授工作忙碌、見面時間較少,「但我還是要畢業,還是要求生存嘛!」因此忠昱老師總告訴自己「凡事靠自己」。儘管環境有限制,但仍要選擇主動去尋找資源來解決眼前的困境,培養獨立的能力,他認為最終得到最多收穫的一定是自己。
忠昱老師後來在加州大學念博士並跟隨一名教授學習,他們共同經歷新實驗室建立的歷程,過程中有許多難以言喻的辛苦……他說:「當然會抱怨啊!像是為什麼要做這麼多雜事?但是後來就會發現,真的!所有事情走過必留下痕跡」。儘管這些事情表面看似雜事,但我們若能找到其中學習的意義時,自然而然就會成為我們能帶得走的能力,也會在未來意外的讓自己受益。如此經驗也幫助忠昱老師在回國後成立實驗室階段能較能順利的渡過。「真的很多事情不要去計較,因為老天爺蠻公平的,你可能在某個階段花的時間很多,但祂會讓你在其他階段補回來。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學習去接受、或是回過頭來檢討自己,無論好壞、每件事情都有我們能學習到的部分。」老師如此表示。
在美國讀書的日子,他經歷到多元文化的衝擊,也使忠昱老師體會到「事情並沒有對與錯,只是觀點不同而已。」無論任何種族、或任何形式的差異,這些差異的背後都是「人」,人不能離群索居,因此我們都需要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與解決衝突。如此獨特的成長背景與經歷也深深影響著他的信念與人生觀,造就了現在我們所看見充滿正能量、獲得學生喜愛及信任的忠昱老師。
把學生視為一個「人」,同理心是關鍵
在邀請老師分享自己輔導學生的理念時,忠昱老師謙虛的說,自己並沒有修過教育學程、沒受過正規輔導技巧的訓練,在接觸學生上就只是純粹給予學生同理心──「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不是這麼順遂,我依然遇到許多的問題。但我總是反思,我也曾當過學生,而此時此刻學生需要些什麼?」這個同理心,是忠昱老師跟學生建立起連結的重要關鍵。許多學生因此願意靠近老師、並且願意向老師袒露自己的困境,也讓忠昱老師有幫忙學生的機會。
「當我能真正影響一個學生,幫助到他們,我覺得很欣慰。」
「你說我做得多好?我不知道,但很多學生願意來找我。」
談到自己何以能獲得許多學生的信任?忠昱老師提到重要的關鍵是──平時即展現想協助學生的主動性與熱情,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想幫助自己的意願,而一旦學生感受到了,就會靠近老師。所以忠昱老師在擔任導師時總是盡心盡力,但他也強調如果學生的狀況超出自己能力所及,就最好引介其他專家的幫忙,像是透過諮商中心等。
忠昱老師感性地提到自己在輔導學生背後的熱情,似乎與自己過去的一些學習經驗有關。「因為過去的挫折經驗,讓我很想幫一些學生」,而這似乎成為忠昱老師能富有熱忱地幫助學生的重要力量!但他也坦承自己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曾經面對許多困境,即使如此,總是帶著耐心、不放棄的心來面對每一位接觸的學生。「當我能真正影響一個學生,幫助到他們,我覺得很欣慰」,這種信念使得他在面對學生犯了一些錯誤時,心中浮現的「不是他們不好,而是他們不知道尋求協助」,因此忠昱老師選擇將學生拉得更近、給他們機會去學習什麼是正確的方法,這樣的過程才能為學生帶來正面的影響。從上述的談話中我可以感受到,忠昱老師時時刻刻都以學生為主體,關注的都是學生需要什麼、他們學到了什麼?彷彿一股暖流注入在我的訪談中,我心想:有這樣的老師、學生實在太幸福了!
對於現在學生的提醒:主動積極、深刻思考、博雅教育、為自己負責
忠昱老師感慨的說:現在社會變得更多元、開放,資訊流通快速,身處的環境刺激增加,而在如此的處境下學生反而看不清楚方向、學習變得被動,甚至有些埋首於電玩中。「不管如何一樣要主動積極,因為所有的事情如果沒有主動與積極,就不會有行動,以及發生的可能性」。這似乎也提醒著我們,儘管外在的世界充滿可能,但如果缺乏主動積極,我們依然無法掌握、運用機會來成就自我。現代社會選擇變多,使得越多的年輕人會計較自己的學習是否能獲得報酬、反而錯失精進自己的機會。他用自己的經驗提醒我們:「不要小看各種大大小小的事,這些事都是老天爺在給你的訓練、累積起來的經驗會造就一身的好功夫」。當我們有好功夫,走到哪都不用擔心沒工作、沒出路,所以不要抱怨任何一絲能讓我們有所學習的機會。
他認為另外一個問題則是台灣的教育體系強調「效率」,希望能快速地看見效果或績效,但卻使得學生在學習歷程中較少有機會培養針對事物進行深刻思考的能力,學習流於表面。因此忠昱老師認為,學習深刻地反思、並嘗試與他人表達想法是我們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
老師最後則提到博雅教育的重要,忠昱老師呼籲學生要進行跨領域的學習,例如主修科學,仍要接觸人文科學。用大學四年去探索自己的熱情,不要害怕不確定性,凡事主動積極,培養自己的自信。「未來一定會面對挫折,無人能倖免!要能看清事實,所有老師、同學都會幫助你,但首先你要先幫忙自己走出來!」學習對自己負責是個重要的態度,面對挫折時不要只會抱怨或責怪他人,回頭反思自己盡了多少力,自己的責任也很大。當自己想幫助自己時,會比他人一直拉著自己的力量還大。
二十歲的我們,應該知道的事:Nobody is perfect. I am nobody.
忠昱老師在最後送給了我們一段話:
Nobody is perfect.
Who am I?
I’m nobody.
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我們要接納自己的不足、有困難時要主動尋求幫助,因為老天不會丟給你人生的懶人包。他鼓勵我們要對自己有自信,無論碰到什麼挫折都不要放棄,並主動去尋求協助,資源才會進入,成長才會發生。
忠昱老師在訪談的最後分享:「成長的歷程不會是平順的、反而是顛簸的。但若把每一個人的人生拉開審視,每個人的高低起伏或許發生的時間不同,但平均而言都很相似──都有悲歡離合、都有喜怒哀樂,一旦我們沒有看清此現實就容易在遇到挫折時、陷在裡面」。一旦我們瞭解了經驗挫敗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事、並能對自己保有自信,會更因此能開放地擁抱人生旅途中所遭遇的挫敗,而不會把失敗認定為我們是有問題的。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持續地蛻變與成長,這樣的態度將造就我們未來能成為獨特且不凡的人。
採訪/撰稿者:廖梓鈴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