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04學年度第八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王培仁教授

104學年度第八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

工學院 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王培仁教授

工科所莊凡誼撰寫

語言所吳承勳採訪

  夜晚時分,光線仍從工一館研究室的門縫中微微透出。即使白天工作繁忙,王培仁教授仍特別空出晚上時間接受訪問,帶著一臉和藹的笑容迎接我們的到來。我想,王教授的導生們也是這樣,一踏入辦公室,原本的緊張感就因老師的親和而消失了吧!

清華學生的昔與今──天空不再有限制,更挑戰資訊運用的能力

  王教授本身是清大動機系的系友,1990年於康乃爾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便回到清大執教,時至今日已超過25年。從當學生到擔任老師,王教授深刻察覺到:「現在的學生要面對的壓力,跟以往是完全不一樣的。」

  王教授試著從資訊傳遞上的變化接著說明他的觀察:「在過去資訊封閉的年代,只能上課念課本,連清大圖書館的藏書都寥寥無幾,那是單向的資訊傳遞,每個學生能獲得的資訊就是那麼多,他們得以用這些資訊在少少的選項中抉擇。」

至於當今的狀況,「現在卻不同了,很多知識不再只能從課堂上取得,資訊隨時都被提供,但卻需要靠學生自己去拿取。不懂方法的學生,成了資訊不對稱的一方,每一步似乎都舉步維艱。面對突然變得太多的選擇,零碎片段的訊息使還沒有能力處理的學生陷入迷惑,對未來的路感到茫然。」王教授認為,中學教育和高等教育間的落差,再加上城鄉資訊上的差異,使得一些大一新生入學時便面臨了難以承受的莫大壓力。

導師的角色──觀察、聽與了解學生想要的,並鼓勵思考,幫助他走自己的路

  王教授提到,許許多多的學生都曾在人生的交叉路口上來到導師的辦公室。年輕學生們彷彿是一張白紙,身為導師總是該小心翼翼。自己給學生的每個建議,都可能成為影響學生未來的重要選擇。因此,王教授會認真聆聽學生問題,以學生身分及角度思考問題,盡量配合學生對學業上的規劃內容,建議適當且符合學生負擔之修課方向,認真對待學生問題且不公開揭露;透過面談深入了解學生背景,以關懷的心態接觸監護人及家長,同時也配合學校輔導教官及輔導中心,以健康、學業及生活環境優先次序進行關懷輔導,配合生涯規劃提供校外資源。他認為:作為導師,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處境相當重要。曾經他注意到一位動機系大一新生,硬是在滿滿的大一必修中塞了兩門文學的課程;也曾經有個導生告訴他:「念書沒有用」打算回家掀起家庭革命;又曾經有個學生推甄上了台大研究所,家裡卻希望他回家接手家業。因此,他在面對大一新生時,除了個別面談外,也會輔導大一新生面對家長的壓力;在面對研究生時,他會協助碩士新生適應環境,同時也會協助博士生紓解心理壓力。

  面對處於難題的學生,導師可以做些什麼呢?

  「給學生一個標準答案的時代已經過了。」王教授強調,導師應該做的不是替學生思考,而是去觀察他、去聽他想要什麼,然後幫助他走自己的路。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沒有人可以把自己的經驗完整套在另一個人身上,我們都無法預測接下來五年十年的社會改變,最好的辦法,就是傾聽自己想做什麼,學習如何「做自己」。

  在王教授的分享中,我們得知那個喜愛文學的大一新生,在大一下選擇轉系;那個認為「念書沒有用」的學生,開始做起了生意;而夾在研究所和家業的學生,放棄了研究所,回家研發出了台灣第一台「蛋捲包肉鬆機」,自產自銷創立了品牌,還寄了一盒給王教授分享成果。「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導師能做的只是替他們分析,鼓勵他們思考。」如有需要他會幫忙致電家長,讓學生更能成為自己。答案或許不一定被認同,但思考的過程就是成長,「他們現在覺得很快樂,很有成就感,我覺得那就是對的選擇!」王教授很滿意地說著。

給學生的建議──嘗試想要與不想要的、體驗不同的產業文化

  「清大就像是個鋪著地毯的房間,摔了不會受傷,老師們也很願意扶你起來。」身為導師,王教授想鼓勵學生們,盡量去嘗試你想要的,但也別忘了嘗試你不想要的。

  以工作為例,「未來去竹科上班好不好?」「不好!會爆肝!」很多同學這樣回答,但王教授質疑:「但你真的看見誰爆肝了嗎﹖那確實是個高壓的環境,但你怎麼知道你不喜歡呢?」王教授舉了自己的好友當作例子,他在台積電身兼要職,有時一週之內要往返三次加州,那是很多人不能承受的,但他卻如魚得水,有些人天生就喜歡這樣的壓力。

  王教授進一步說明:「清大在竹科旁其實就是清大本身的優勢,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暑期或學期間到職場進行實習,這樣實際的嘗試,才可能消弭資訊不對稱所造成的誤解。或者有些人對傳統產業的概念就是一成不變,要做黑手感覺很髒,因此就直接不列入選擇,那其實是很可惜的。」

  針對學生面臨抉擇可能的顧慮,「體驗不同文化下的作業模式,是現在學生較欠缺的,企業文化值得被了解。以理解文化為目的,你的嘗試就不無聊。就算最後的結果,發現那真的是你不喜歡的,那也是增加了自己獲得的資訊,讓你對於選擇可以不那麼迷茫。這些選擇,從來沒有真正的好不好,只有對你來說好或不好。」

  與王培仁教授的訪談結束後,同樣站在人生交叉路口的我們,前路似乎看得更清楚了。「面對逆境,重點是怎麼走自己的路」,身為導師,這大概就是王教授所希望達成的目標吧!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