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學年度第十一屆傑出導師得獎教師-曹亞倫助理教授
107第十一屆 傑出導師獎 得獎教師
竹師教育學院 幼兒教育學系 曹亞倫助理教授
溫暖陪伴、耐心傾聽、鼓勵嘗試
採訪與撰稿者:
人社院學士班大四
陳彥筑
走進亞倫老師明亮、乾淨的研究室,一抬頭可以看到牆上貼了許多班級學生送的大卡片,上面滿滿的文字,讓我一下就感受到老師與學生之間良好且親密的關係。接著便開始今天的訪問。
本於初心,努力學習
因受家中長輩影響,亞倫老師自中學階段即對幼教領域逐漸產生興趣,雖然大學時就讀日文系,但仍會自主修習幼教相關的知識,在大學寫專題或是小論文也多以幼教為主題,大學畢業後,則在家人的支持下,開始了幼教領域進修生涯。對亞倫老師來說,轉換領域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進修過程也算是順利,因為老師認為學習有很多不同的方式,重要之處在於能否本於初心,在自己喜愛的事物上以不同的方式多方瞭解,從粗淺到深入,也不怕受挫,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認真與努力付出。在擔任教職之前,老師原是在教育部轄下的機構擔任研究員,但她認為終究還是要回到自己喜愛的幼教領域,於是在幾年後便進入大學任教,並擔任導師的工作,從而開始摸索如何與學生相處。
建立「家」的歸屬感
對於學生來說,與老師之間不免有「上下從屬」的關係,甚至會覺得遙不可及,因此,亞倫老師在與學生建立關係時,總是會主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如以學生熟悉的社群軟體(LINE與臉書)關心學生學習或生活近況,並且掌握班級活動而給予協助,試著以「朋友」的角色陪伴學生們。此外,亞倫老師希望與學生在保有基本尊重的前提下,與他/她們建立像是朋友一樣「好玩」的關係,像是在導生班的課堂上,老師透過幾次的點名,開始記得學生的名字,並且用輕鬆的方式與學生對話,或在期中或期末之前,準備小驚喜(如歐趴糖),藉由這些看似微小但滿懷心意的舉動拉進與學生間的距離並逐漸建立關係,進而營造融洽的班級氣氛,讓學生對班級有「家」的歸屬感。
另外,亞倫老師也會透過導師時間和導師密碼所創造的機會,更進一步關心學生的狀況,像是以分組導聚的方式,利用簡單聚會的聊天中瞭解個別學生的特質,或再利用「各別擊破」的方法,先了解班上同學的交友狀況,如當發現某一位學生最近狀況比較不好的時候,會先經由其身邊較熟識的學生了解狀況和原因,再進一步關心該名學生,以此避免當事者被直接詢問的尷尬窘境。
三導:教導、引導、輔導
亞倫老師將導師定義為三導,包含教導、引導和輔導。首先「教導」的部分,因為學生個別之間具有差異性,因此老師認為要先了解他們的想法和特質後,再給予學習的建議,如此也較能符合個別學生的需求。此外,老師認為身教和言教也十分重要,不論在課堂上或者私下的相處都希望給予學生好的示範;「引導」的部分,由於學生通常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就業的規劃,所以老師先扮演「傾聽者」的角色,而後再根據學生的需求,提供適合的資源作為參考,但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在學生身上;最終在「輔導」的部分則是根據學生的特別狀況來因應,除了「傾聽者」的角色外,更多了「陪伴」,在學生說明自己的想法和提出初步的解決方法後,老師會再以同理心來輔導同學,並同樣給予協助,與學生一同面對與解決問題。
在「輔導」工作中,亞倫老師有兩件印象深刻的事情,一位是大一之初即想要轉系的學生,另一位是在「自我認同」上感到困惑的學生。不論是哪一個情形,一開始亞倫老師會先嘗試聯絡學生,並在取得聯繫之後積極關心,同時與學生長談,以近似朋友間聊天的方式,了解個別學生的想法,再提供自己看法與建議予學生參考。老師認為現在的大學生很有想法,只是有時會因想法很多反而顯得「手忙腳亂」或「不知所措」,不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因此需要有人從旁協助整理思緒,再讓學生自己做選擇。另外,老師鼓勵學生應讓自己多放手嘗試,因為學科知識是基礎的知識,但要面對大環境的改變,需要透過多方的嘗試得到不同的解決方式,而讓自己在面對不同事情時能有更彈性的應對,同時也不要害怕改變,而這多方嘗試並不是亂槍打鳥的作為,而仍是要針對自己有興趣的事項訂下目標,有計畫地去嘗試。
「迷茫」中站穩腳步
有些幼教系的學生對未來進入職場總是缺乏信心,或是對其他科系懷有憧憬,因而對自身職涯規劃顯得有些迷惘,面對這樣的狀況,亞倫老師建議學生還是應先有本科系的專業知能,再結合其他領域的所學,從而在職場上有所發揮。另外,老師認為現在的大學生,面對龐大的資訊,有時會因為無法過濾所需的資訊,而感到焦慮,因此,老師建議學生要學習整理思緒,避免在面對龐大資訊下,因慌亂而有錯誤的解讀,並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向,以穩健的腳步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老師認為當遇到事情就需要面對,而壓力是必然的,唯一能做得的就是調適心情並調整腳步,過程中可以透過聽音樂、唱歌來紓壓,讓自己靜下來,透過與自己對話,好好思考面臨的問題與解決的方法。